530小说>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没问题

而这个问题,没人给我答案。我胆子小,初学者,当他们谈经问典时,咱也不敢问。

第二个漏洞是关于共业的。人类造成的共业,无法以个人力量挽回。过去,我在读贡嘎上师的传记时,就读到过这一段叙述。在动乱前,他仿佛已经有所预知和感觉,但他却对弟子说,共业是逃不掉的。

个人的力量如此之渺小,以至于无法改变历史。与其这样努力把自己搞得苦哈哈的,还不如那些能够改变历史的政治人物来得伟大。还不如那些科学家,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改变,来得直接。

我们活在一个随机性很强的世界,这是微观物理学给我们现在的答案。比如电子,以前我们总以为它们在原子周围旋转划圈。其实真实的现象是,它们随机地在原子周围闪现。

人的命运,从常识上来说,也如同这一个个的电子,除出生死不可避免,其实各有各的际遇。你猜得中开头,猜得中结尾,但始终猜不中过程。我在算命的实践中,这个体会相当深,一些随便的,因别人而产生的偶然因素,就会影响你的命运。

这就给人造成这样一种事实,你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你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比如我最擅长的预测方式,是四柱预测,按出生的时间来计算一个人命运的大体走势。我的预测不太准确,但即使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又有什么意义呢?你自己能够决定自已的出生时间吗?

既然自己无法真正决定自己的命运,那还不如舒服一天算一天,何必去修行去努力去试图改变呢?安贫乐道,安贫可以带来安心。而乐道呢?真有道的存在吗?

如果说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无法解决我的真正信仰问题的。对于今天,最聪明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术上在事业上在人生上,都有不错的现状,他们不进入佛教领域,佛教是很难推广的。

当年佛教传入中国,首先是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集团首先信它,然后才在越来越简化的方便法门出现后,才有老百姓跟风学习。今天的精英集团活得很好,没有确实的证据,他们是不会进来的。

就是我们看这一堆同宿舍的信众中,活得比较好的几个人。万师兄,他来只是因为理论上的冲动,或者说想得到逻辑上的自洽,况且,按精英人士的标准划分,他跟我差不多,算是赶上了精英的尾巴,在社会中的地位,离李茅还有距离。

而钱师兄,最开始进来,只是因为疾病的逼迫,死亡的威胁,让他急切地找出路。他也算是精英的一员,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当然,北京也有一些明星有所谓的佛的信仰,与其说他们是信仰,不如说是他们在给自己的包装上贴上神秘的标签,自我安慰,或者吓唬别人。装成有文化的样子,其实,他们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他们所拜的师父,水平也存疑。

当然证明三世法则,即使你证明了,你也无法说出来,因为没有证据。现代科学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好的坐标系,就是可以证伪。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没有事实可以支撑,有没有可以反复证实的具体事实,这才是标准。或许,你在梦中,或者在冥想中,已经看到前世的东西,但这东西,能够说服别人吗?

共业这东西,比如说《梵网经》,把共业与个体的关系说得很复杂,但有公式出来吗?可以用数学方法推导吗?如果没有,那就没有说服知识分子的力量。我所说的知识分子,是指具备数学思维的人。

我一直以为思维是分层次的。最低的,是线性思想。一无一次方程,非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如同我们小时候看电影,一个人物出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判断,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是好人,一切行为都好。如果是坏人,总是干坏事。这总简单的思维,肯定是不符合现实的。

在现实中,人是一个复杂的混沌体存在,存在于一个更加复杂混沌的世界里。这里面,是非判断很少,数量判断很多。于是,更进一步的思维是逻辑思维,或者说是辩证思维。这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最擅长的事。这种思维把一个人的行为,向好坏两方面看,都作分析,然后找出重点,或者说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种思维,在中国今天的人中,或者说经受过义务教育的人中,占有大多数。但是,这种思维的方式,还是比较粗糙的。因为重点论和两点论,总在打架。无法精确分析一个事的趋势。

最好的思维,在目前是数学思维,这是定量的思维,包括新发展的拓朴思维、混沌思维、全息思维,包括原来就成熟的概率、极限和数论。这些思维方式,可以模拟世界的大致模样,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人类的科学发展,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发展的结果。

而我与万师兄,数学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比较笨。但学文科的人总有这个错觉,因为比较能够嘴炮,总觉得自己比较聪明。而真正聪明的,华尔街最聪明,他们总在找那些学理论数学和流体力学以及高能物理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才是最聪明的人。

由此联想,我想到了第二个大问题。那就是神通问题。所谓神通,从大概念来说,是改变世界的能力问题。如果没有增强这种能力,那么学佛,只不过是个心理安慰。

灵魂或者心灵与现实总是不能绝对匹配的,这种矛盾所产生的问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没问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