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仙侠修真>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四百九十五章 情感之迷一
看到的优秀艺术作品,尤其是经典的,经过时间考验的。要么是崇高与悲剧兼有,要么是喜剧与滑稽共存。小胡,你的判断很敏锐,所以我说,你有欣赏艺术的天然能力。”

我问到:“纯天然吗?”

“差不多吧,小胡没接受过专门的美学教育吧?”

“什么意思?你是指音乐美术之类的吗?我确实没什么兴趣。我家在县城边上,县中的教育课程,当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也就没上过什么艺术培训班。我们县也没什么少年宫、文化宫之类的,倒有几个私人培训机构,教什么二胡古筝的。那也是为了考艺术特长生,不是为了艺术欣赏。”

其实,这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美学教育的现状。为什么艺术培训有点火?只是因为,高考时,如果你文化水平不够,可以用艺术特长生这个渠道,进入比较好的大学,也是为了高考。小胡天生成绩就好,用不着考虑学艺术特长,起加分作用。

反过来,我所知道的小池,甚至妍子,她们从小倒是接受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尤其是小池,她从小成绩很好,她学艺术,是真心的进行艺术熏陶,为了给欣赏与创造美增加内涵。并不是为了高考加分。因为,富人家成长于大城市的孩子,高考反倒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有出国念书这一出路,妍子中学成绩一般,不也照样拿了美国高校的文凭。

“所以,我说,你是天然的。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有天然的艺术欣赏能力,稍加接触和开发,就可以得到丰富的美感,不需要多少成本和条件。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

这最后一句,好像是句名言。但是,这句名言仿佛与他前面所讲的,逻辑关系不大。擅长逻辑的万老师,一讲到艺术,就忘掉了逻辑思维习惯了吗?

“你在听这歌的时候,是不是还有一种献身与伟大的冲动,仿佛某种宗教情怀一般?”

小胡想了想,点了点头。其实,我听到时,也有这种感觉,虽然说不出来,但承认,万老师的形容是准确的。

“这就对了,人类因为悲剧精神而需要宗教,而宗教是把悲剧变为崇高的文明手段。”哲学老师说出的结论,听起来相当高大上。我们一脸懵,毕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人生天然是个悲剧,毕竟生下来那天,就注定,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死亡如果无法避免,我们就得寻找另外的意义,给我们限制在现实中的无限灵魂寻找一个永生的家,这就是宗教了。宗教,用来解决生死问题,所以,是不灭的。当然,这种解决方式有没有道理,正确不正确,这不是我们讨论的。只是,它毕竟给出了一个答案,你信与不信全在你。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人们相信那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相信那些愿意相信的东西。这宗教提供的,毕竟有个不死的灵魂,所以,大家愿意相信它。”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我知道,万老师所说宗教的内容,只是他的引子,他肯定还要引出许多其它的关于音乐的判断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是不会跑题的。

“我们知道,逻辑推理与科学思维,借助于符号和语言,这些都是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思维,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显示出统治力。但我们不要忘记了,直观感受拥有更基础的作用,更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人类的判断能力,是通过直观感受得来的。”

虽然有哲学的影子,谈抽象与具象,谈推理与感受。但是,我估计,他下一步的重点,是讲感受了。

“小胡在介绍心理学时,讲到潜意识对梦的统治作用。潜意识,某种程度上,有反抗白天清醒时理智、或者说抽象理性的作用。潜意识,更有具象感受的特点,并且以某种情绪特征,在梦里表达出来。这种与抽象相对抗的巨大力量,伴随我们终身。它所反映的是感受和直观的力量,并以情绪表达。这两个因素的组合,就是感情。”

他给感情加了个定义,并且是从源头上加以论证的,远远超过直接的文字定义的内容,一下就被我们听懂了。这也许,就是他所说的简单吧。

直观感受所影响到的情绪,就产生了感情。用到我们人身上,就如同佛教所说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应产生六种识:色声香味触法。而与理智与抽象有关的,只有意,只有法。前面五种,都与身体的直观感受有关。

“我们的情绪大多因为身体的直观感受而来。人类进化过程中,对所有感受进行了自然的沉淀,适合的、安全的、友好的感受,我们对它产生美好的情绪,人类就形成了自己的感情特征。”

一步步论证,有点佛与阿难辩论的色彩了。

“前面说到宗教,现在我们结合佛教来谈。佛教中六根的前五根,是人体的感受器官,当外界的刺激被我们这五种器官感受后,因为身体的适应性与人生的安全性等方面,或者说简单的生理需要方面,产生情绪并因为人体特点而固定下来,感情就产生了共鸣的基础。因为大部分人的感受与情绪反应差不多,所以,大部分人的感情是可以共鸣的。”

艺术家有国界,艺术没国界。这是一句老话,说明艺术共鸣的广泛程度。

小胡问到:“你的意思说,我听到好听的歌曲,在大部分人心目中,也会觉得好听?”

“对的。西方人发明了十二平均律,但中国几千年前也运用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五章 情感之迷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