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穿越重生>明鹿鼎记>【0806 监军韦大人阅兵】
后,马上行进到队尾。第二排可以上前,也可以在原地,一起开火,然后行至队尾。接着,第三排和后面的排列重复同样的事。这样等最后一排射击完毕,第一排也已经装填完毕。”

这封信里描述的轮射法及其以后在此基础上诞生的莫里斯方阵和训练被西方军事史学家如帕克等人视为近代军事的开端。

想出轮射的点子和真正实施其实是两回事。操练极其不易。

威廉·罗德维克和拿骚的莫里斯兄弟俩就在训练和试验上花费了漫长的时间。

但是这种队列及其所需的训练在明代其实是司空见惯的。

曹文诏将一队士兵分为三层,每层士兵之间要“破缝”立定,即为了方便后排士兵前插到前面一排。

三排士兵可以轮流前出到第一排作战,完成作战还可以退回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明军的三叠阵。

永乐的神机营还执行五层轮射法,并在北征实战对付马哈木中取得战果。

通常明军还被要求每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明代的军队已经不再局限在个人武艺弓马刀枪的训练,对阵列的操练才是明军训练的日常。

夫军士选择既精、行伍既寔、必须严训练之法、振颓靡之风、每营三千、既有将官以统之、仍委各道方面官一员以监之、每五日一大操、一日一小操、大操合一营人马而操之。始之以下营演阵。

不许仍前儿戏俨如临阵对敌。三令五申。节制凛然。左右进退。战如法不乱。形圆而势不散。少有差错。即当重责。

兵器与火器相兼、长兵与短兵相搀、卒伍有联属之法、离合有变化之玅耳熟金鼓之声、目识旌旗之色、左右东西、无所不可、此则演习战阵之法也。

至火器为御虏长技。尤该多备。

大约预备五层头层打毕即退。再装火药。二层打之。二层打完即退。再装火药。三层打之。四层五层无不皆然。周而复始。火炮不绝。久则演熟。可以破众摧坚矣。

对明代军队训练的成效最有话语权的其实恰恰是清军,即便是明军惨败的萨尔浒之役,清军仍然记录明军“明兵即退至前夜驻军之壕内,列四方阵,营周围掘壕三层,壕外密布骑兵一层,前列枪炮一排,其马兵后之壕沟外,列三排重枪炮,枪炮手皆下马坐待。其三道壕内,众军皆下马整队以待。”

这种排兵布阵丝毫不差,三排重枪炮执行轮射。

大凌河之战虽然明军也败了,但是看一下战斗过程“汗虑若候战车兵至,势必迟误。於是,率两翼骑兵列阵,呐喊冲击。明兵竟岿然不动,从容应战,齐发枪炮,击震天地。铅子如电,矢如雨霰。左翼兵因辟敌炮矢,未从汛地迎敌冲入,亦冲右翼兵而进。”

明军士兵的表现是“岿然不动,从容应战”,车营火器轮射的效果是“击震天地。铅子如电,矢如雨霰”成功的阻击了八旗左翼的冲击。

这可是朝政腐败、党争、欠饷、烂到家了的明末,一些明军依然能维持这种较高水准的操练水平完成复杂的火器阵列要求。

所以,明末军事失败问题真的是非战之罪了。

韦宝和高第,刘朝、胡良辅、纪用等人看完一轮射击演练。

韦宝和高第看的比较用心,三个大太监则都是心不在焉的吃着瓜子,喝着茶水,觉得无聊。

“打的不错啊,让所有人都射击一轮吧。”韦宝对曹文诏道:“要是能保持这种水平,你这五百车营军,碰到差不多数量的建奴骑兵也不会吃亏。”

这下曹文诏吓了一跳,为难道:“只有这一队几十人平日用火器训练,一来火器太少,二来弹药也不足。”

曹文诏是怕露馅,有近二百人是乡民拉来充数的,怎么能打枪?

要想排队放枪,至少得训练半年以上,还得勤加操练。

“只有一队人马能打枪啊、”韦宝略微感到遗憾。

韦宝肯定是希望大明富强,希望明军厉害的。

韦宝真的是对当皇帝什么的不感兴趣,只要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自己个人的权势算的了什么?

只可惜,蓟辽边军即便能带给韦宝惊喜,也就是一点点小惊喜而已。

这还是精锐部队,那些手持破旧生锈的大刀和长矛的冷兵器部队,就更谈不上发挥作用了。

“火炮营都放在哪儿?”韦宝问道。

“这我就不知道了,大军调动只有督师府的少数几个人才知道。”曹文诏道。

“连我都不能告知吗?”高第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皱了皱眉头,摆出了官威。

高第很重视与韦宝的交往,但显然,对于曹文诏这种低阶将领是看不上的。

“末将委实是不清楚。”曹文诏低声下气的苦着脸道。

武将见到文官,向来是矮一头,尤其是曹文诏这么低阶的游击将军对应高第这等正一品文官,那就是天渊之别了。

“高大人,他可能真的不知道。”韦宝微微一笑,替曹文诏解了围。

高第便不再说什么。

曹文诏感激的看了韦宝一眼。

韦宝笑道:“曹文诏将军,你兵马带的不错,高大人和我都很满意,这里是五百两纹银,算是我私人捐输给大军的吧,让弟兄们吃顿好的,余下的银子给大家分了,你们当将领的不得多拿哦。”

曹文诏、曹变蛟和曹鼎蛟,还有一帮小的将领闻言,都很诧异,还以为听错了呢,向来是当官的来打秋风,什么时候变成当官


状态提示:【0806 监军韦大人阅兵】--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