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领着杜荷来到了皇宫拜见李世民。
李世民让人将他们请到了皇宫承庆殿,两人进入承庆殿却见大殿里还有一人,他年纪在三十许间,眉清目秀,身材硕长,颌下三绺长髯,皂帽布襦,做文士打扮,但他腰杆挺直,脸容沉稳,却有着一股将军的风采。
杜如晦、杜荷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承庆殿一般是用来接见重臣的地方,李世民以此地接见此人,足见对于此人相当看重,但偏偏他们对于此人毫无所知。
“杜相来的正好!”李世民一脸正容,有外人在的时候,他有着十足的帝王风范,不怒而威,伸手让近侍将一份奏章递交给杜如晦:“你且看看,这倭国人好是可恨,若非刘爱卿机警,这些个文化技术都要流传到倭国去了。”
杜如晦见奏章内容,不禁侧目,略作沉吟,道:“皇上,老臣此来有要事禀告,也许这两件事情能够联系起来也不一定。”
李世民还不知杜荷遇刺一事,有些疑问的望着杜如晦。
杜如晦沉着脸将今日杜荷遇刺的经过详细的告诉了李世民,当他说道藤原健太突然拿出短匕刺向杜荷的时候,李世民动容的站了起来,神色紧张,但见一旁的杜荷毫发未伤,也暗地里松了口气,听杜如晦说完。
他已经是怒不可歇,拍案而起,喝道:“这群倭人真是好胆,窃取我大唐机密不说,还拍刺客刺杀我大唐俊杰,岂有此理!”
杜荷有些不明不白,李世民让杜如晦将奏章传给杜荷。
杜荷见奏章内容,始之一切缘由。
原来在半年前,陈仓县来了一伙富商入住。但奇怪的是这伙富商多于近邻交往,而且乐善好施,与近邻关系极好,得到了县里上下一直好评。
如此却让有心人陈仓县县尉心生疑窦:一个商人尤其是富商,更是应该明白钱的重要才是,在全无利处的情况下,挥金如土,如此人物绝对成不了富商。而且经过他多日细查,发现这伙富商根本不像涉足商场的人物,因为他买卖货物根本就不懂得讨价还价。
一个商人不懂得讨价还价,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于是,县尉更加在意那伙人的举动,经过长时间的明察暗访,县尉再次发现他们行迹可疑,而且府邸里常有倭国人进出。
县尉对此留了一个心眼,心知他们掩人耳目,撒谎骗人,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让人时刻注意他们的动向。
他们越是平静,越是让县尉觉得事有可疑。昨日,那伙人运着大大小小的箱子想要离去。
县尉也便行动了起来,带领着衙役在途中将他们拦截了下来,借口陈仓失窃,要求查抄。
对方无奈,只能假口送些书给远方的亲戚,表示箱子里装的全是书。
这一搜查确实是书,但县尉心细随意挑了好几本以作验证,立刻发现了端倪。书不是那些讲知识文化的大众书,而是治病的医术、教人耕种的农书还有一些工具的制造方法。
想起那户人家时常出现的倭国人,县尉登时明白了缘由,当即喝令衙役展开架势,将他们擒拿。
那伙人也奋起反抗,但是不敌尽数被擒。
县尉在奏章中称自己为臣,故而杜荷在知晓事情原委后还不知县尉是何人,不由望了眉清目秀的他一眼,暗自赞叹。从怀疑到暗查以致最后的搜查擒拿,县尉的所作所为让他想起了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文正公范仲淹的警示名言,但此事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情,都等到发生以后才警觉过来,可事情都已发生,警觉又有什么意义?唯一的作用无非是亡羊补牢,至于为时未晚,那是屁话。
在怎么为时未晚,失去的羊都不可能回来,更何况在国家大事上失去的远远不只是一只羊那么简单。
好比此事,若非这县尉心系百姓,心系大唐,察觉异样后并不是以消极的态度面对,静候事情的发生,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预防事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因为县尉这积极的态度,使得他及时控制住了事态的发生,没有让倭国从我大唐将属于我大唐的文化遗产给盗窃了过去。
杜荷自是万分赞叹,将目光望向了下方的落款署名。
陈仓县尉……刘仁轨!
刘仁轨!
杜荷神色动容了起来,眼中有些炽热,竟然是他!
唐朝大臣、著名军事将领、海军统帅,这家伙可是一个出将入相的了得人物。
史书记载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一有空闲,便取书来读,是以学识渊博。
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将曾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草稿后,便提笔改了几个字,使所奏表章焕然一新。任瑰见到表章后,惊异不已,立即将刘仁轨补息州参军。不久,又转任陈仓尉。
刘仁轨到任后,很长时间都默默无闻,但在贞观十四年,因为刘仁轨不畏强权,杖毙自恃品秩高豪纵无礼的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走入了李世民的眼中,从此开始了平步青云。
但因为人刚直不阿,在高宗时期得罪了权相李义府,从而受到贬罚,一直以来也碌碌无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六十岁那年。
在那一年他得到一次领兵的机会。
当时大唐刚破百济、高丽不久,百济联合倭国反抗大唐,从未领过兵打过仗的书生刘仁轨却在这一场战役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