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玄幻奇幻>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毕业大戏
年,那是一个只有经济萧条,多年没有战争的和平时代,欧文.肖的这部作品如同空中阁楼一般不可信,加之当时美国本土从未发生过战争,但是剧本中居然出现了诸如“大街上随时有人倒在你的面前”这样虚假的台词,更加让人受不了。

剧本结尾处,六个尸体拒绝埋葬,到处巡游的桥段,更是不禁让宋铮想起了活死人或者是生化危机。

铮哥剧本唯一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它可以有足够的角色,让班上的人都能有戏演,但是改编它又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当初提出要改编的时候,宋铮根本无从下手,最后还是张寒予接手了这个工作,经过台词修正,这六个士兵的戏台词基本上已经成型,但是欧文.肖的败笔在于他仅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很表面,战争危害是个人都知道,但是他却没有想怎么解决问题。

灵魂拒葬仅仅只是灵魂拒葬,如果他们的肉.体也自始自终的到结束也不躺下,那么就真的成了一部搞笑僵尸片了。

灵魂可以拒葬,但是ròu_tǐ却不可避免的要躺下,张寒予觉得这才应该是灵魂拒葬真正的含义,是连欧文.肖本人也没搞清楚的答案。

灵魂拒葬,但是生命的结束,却来不及挽留,这样才会是剧本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有所升华。

在这方面,宋铮是支持张寒予的,在他看来,这六个士兵的戏可以接着往下顺着演,但是到了结尾的时候,要呼应前面,黑暗中整齐而坚定的脚步声,这声音让一边亮起灯光的参谋感到不安,但是将军却点破了事实的真相:他们都已经死了。

舞台上再次亮起的是六个士兵刚刚战死的样子,有的靠着墙,有的被炸翻,有的还拄着一根枪,这样会和前面的戏形成鲜明的对比。

带领观众进入他们的世界,结尾将残酷的告诉观众,灵魂拒葬,但是ròu_tǐ将不可避免的死去,刚刚那些性格各异,有喜有悲,鲜活的战士,转眼之间成了战争的冤魂,死去的遗体,超现实现象和现实场景的冷酷,会让观众会瞬间对战争有着新的反思。

然后六个女孩走上来,手里捧着橄榄枝,依次说出和自己相关男人的简介,如莱维.亨利,死于1944年,时年29岁。

背景中再响起一段莱维出征前的话,是那么的意气风发。背后的影像将是莱维巨大的黑白照片,三重刺激下告诉人们,战争中白白牺牲的人们曾经是那么的鲜活,但是恐怖的战争毁掉了这一切。

毫无疑问,灵魂拒葬是一个超现实风格的戏,但是,戏剧理论里面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这个大格局虚假的前提下,小格局一定要真实,这样才会有力量,灵魂拒葬这件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大格局肯定是假的。

但是,这局上做到绝对真实,只有这样的大格局的虚假,才不会引起观众的歧义。

在这个问题上,就导致了灵魂拒葬的风格必然要写实化,而不能加入大量的舞蹈成分用来虚化场景,所以开头的一场战争戏就非常的重要,它要为整个话剧定下基调,而在戏剧舞台上,真正表现战争场面对剧组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场戏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六个士兵是怎么被自己的大炮炸死的。

有些学员说要表现战争的残酷,宋铮觉得这是一句典型的废话,战争的残酷当然要表现了,但是战争的残酷怎么去表现?

难道就是六个士兵在地上打几个滚,叫两声妈妈就残酷了?

这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思路,最残酷的是被自己的大炮炸死,至于为什么打仗,则是后面再要去考虑的问题了。

按照张涵予的思路,一定要有个人接到命令轰炸他们的戏,这样让他们冤屈的死去,才是一个很有分量的开头,而且,开头几个士兵一定不能挨个跳上场,这样把灵魂拒葬的最大卖点给早早暴露无遗,士兵们死后一定要在念祷文的时候爬起来,这样才有悬念。

可是这样的改编,张婧初却不同意,哪怕是宋铮都站在张寒予这边,她还是固执的反对,按照她的想法,这出戏就应该最大程度的还原原著,不应该改编的将一切都交代的那么清楚,不给观众一点儿思考的余地。

一个要创新,要明明白白的展现出应有的意义,一个要保持原样,要让观众去自行思考剧本里隐藏着的深意。

对此,宋铮也只能尽量调和,在连着改了几次,宋铮又背地里努力睡服了张婧初,剧本才得以通过。

不过,确定之后的剧本,在宋铮看来更加不伦不类,有种想说又说不痛快之感。

宋铮是个完美主义者,如果按照他担这样的剧本肯定是不行的,但这毕竟是个妥协的产物,宋铮也懒得理会,就偷一次懒吧。

学员们都在休息,为接下来的彩排养精蓄锐,老师们则在分析刚才表演中的缺憾。

“铮子!你也别不说话,好歹你是班主任,给提点儿意见!”

提意见?

宋铮能有什么意见可以提?

憋了半晌,才憋出来一句:“我就是你们这个节奏太快,底下人看了肯定就觉着太忙叨。”

张寒予和张婧初对视了一眼,扭过头,都懒得理他了。

宋铮还等着自己一句话点醒这两个梦中人,让他们接受一次醍醐灌顶呢,结果人家就这反应。

“我~~~~~~说的不对!”

张寒予没搭理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张婧初看不下去了,小声说了一句:“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毕业大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