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抗战双子星>第774章 孙大户

外面的雨仍然在下着,虽然没有了白天那种席卷一切的恢宏气势,但淅淅沥沥的,还是吵的人无法安眠。/p

伴随着雨点嘀嗒嘀嗒的声音,还有远处池塘传来的声声蛙鸣,同样给这个夏日的雨夜,增添了几分别样的氛围。/p

此时,在庙子镇的一间客栈里,顶着个大秃脑袋的方和尚,跟一脸疲惫的伍鸿云,正在看着眼前的那部小型电台,焦急的等待着。/p

庙子镇跟南王镇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面积更大,人口数量也更多。/p

而且,庙子镇就在群山连绵之中,又是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镇上的酒肆茶坊难免就比南王镇多了许多,虽然还赶不上临淄县城或者博山县城的繁华,但热闹程度也是相去无几。/p

这样一个繁华的镇子,自然少不了各类富豪大户的存在,而孙大户,无疑是这帮人之中的佼佼者。/p

孙家时代居住在庙子镇这里,据说祖上还曾经出过几个高官,也因此攒下了大量的家业,虽然中间出过几个败家子,但底蕴还在。/p

到了孙大户这一代,孙家虽然大不如前,但也是稳居庙子镇首富的地位,就算是放到整个临淄县城,那也是数得着的。/p

不过,孙家的发家过程,伴随着的,却是无数老百姓的血与泪,只是碍于孙家势大,没人能跟他们家抗衡就是了。/p

就像孙大户接掌孙家之后,一直就在致力于兼并土地。/p

跟秦寿生那种把大部分家业全都转移到了县城跟外地不同,孙大户更热衷于掌握大量的土地在手里。/p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手里有粮,那才能做到心中不慌。/p

粮从哪儿来?/p

当然是土地里来了。/p

虽然庙子镇周围山地很多,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良田,十亩倒有九亩半姓了孙。/p

原因无他,不外乎就是放印子钱,驴打滚利滚利,加上大斗进小斗出那一套。/p

可以说,孙大户一手掌握了差不多大半个庙子镇的生计问题,那些老百姓也只能侮辱的沦为了他家的佃户。/p

自从鬼子的兵锋遍布整个山东大地的时候,孙大户很识相的步了他亲家秦寿生的后路,爽快的投靠了鬼子,并在鬼子的扶持之下,出任庙子镇的维持会长一职。/p

有了公职在身,加上手头上还掌握着一支实力不算低的伪军力量,孙大户在镇子里更是不可一世了,镇子里的那些富户,也迫于各方各面的压力,屈从于孙大户的淫威之下,不管心中有多少的不愿意,还是维持着表面上的一团和气。/p

上次从临淄县城里领回了大批量的武器弹药之后,孙大户回来的第一时间,就着手开始扩编伪军部队。/p

相比于秦寿生那边还需要强行拉壮丁,孙大户这边倒是简单了不少,直接从他家的那些佃户当中,就能强行摊派出不少的人手,剩下的在交代给其他的大户人家就是了。/p

这种事情,谁敢不跟他说的话一条心?/p

别忘了,镇子里还驻扎着一个小队的鬼子呢!/p

对别人来说那是鬼子,对维持会的这一帮人来说,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太君,是需要请回家里供奉起来的。/p

有着这么多的便利条件,孙大户手中的伪军部队,很快就扩充到了两百多人的规模,对外号称一个营。/p

自感兵强马壮的孙大户,心里也是大为得意,感觉不管是谁来,自己都能凭借着手头的实力,将来犯之敌给赶走。/p

可这种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孙大户就得到手下的密报,说是阵内发现了游击队人员活动的身影。/p

孙大户心里大吃一惊,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叮嘱手下密切追踪那些游击队人员的踪迹,等找到他们的落脚点之后,再开始布网,来个一网打尽。/p

之所以这么低调,倒不是说孙大户怕了游击队,而是他感觉现在新兵刚刚征集过来,还没完成基本的战术训练,暂时还无法拉出去上阵杀敌。/p

既然这样,还不如放长线钓大鱼,顺便给训练部队腾出足够的时间呢,反正这是他的地盘,那些游击队人员也没你们打的能耐,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p

自以为智珠在握的孙大户,还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直到昨天一早,驻守在庙子镇的鬼子小队长,竟然难得的派人来请孙大户。/p

还以为太君们又是想要粮要饷的孙大户,做了一番准备之后,这才慢悠悠的来到了鬼子军营。/p

可见到鬼子少尉之后,他的第一句话,就让孙大户准备了一肚子的托辞,全都成了泡影,因为鬼子少尉告诉他,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就在昨天晚上,南王镇失守了。/p

这下子孙大户可再也维持不住表面上的镇定了,连忙追着鬼子少尉问究竟是怎么个情况,连失不失礼的都给忘了。/p

鬼子少尉此时的心里也不那么平静,也就归不得孙大户的失礼行为了,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全都合盘托出,包括南王镇的所有日伪势力,全都失去了联系,不出意外,应该是落入了游击队的手里。/p

直到这个时候,孙大户才对游击队正视了起来,他也才知道,游击队的实力,并不是他之前所想的那样不足为虑,那分明就是一头蹲在身边正慢慢露出锋利獠牙的饿狼,仿佛随时等待着机会,冲上来把他孙大户一口吞掉。/p

游击队有实力把南王镇打下来,那实力并不比南王镇强多少的庙子镇,也是危险的


状态提示:第774章 孙大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