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帝国的黎明>章 138 列戟何森森-5
。朝廷邸报司压制蜚语的本事,赵环或许不清楚,苏同甫却是心知肚明。然而,民间非议武昌侯和吴国长公主,朝廷邸报司方面却一直没有什么动作。

苏同甫也不知邓素是如何考虑的?也许,邓素未必希望赵行德掌握了南海行的话事权,希望借清议打压赵行德声望,迫使吴国长公主放弃南海行,同时息事宁人,然后让证信堂尽快为北伐筹措粮饷吧。邓素与苏同甫有故交,又有举荐救命之恩。揣测着邓素的意图,他心头便笼上一层阴霾,脸上却没丝毫表现,详细地为赵环筹划起建立善堂的安排。

“行善积德之事,要做好也不简单。殿下既然有心行善,便要用得力的掌柜伙计,或交易股券,或买卖产业,使善堂的钱财不断生财。另外再延请一些德高望重之士,监督善堂做一些贫苦百姓发放果腹口粮、御寒衣物、为贫女置办嫁妆、料理贫民丧葬、资助寒门士子进京赶考,资助义学延请先生教贫苦孩童认字读书等等善事。为防外人流言中伤,善堂的大账,也要公主府的账目分开,单独立一账簿,不但要公诸于众,广为宣扬,而且要经常请德高望重之人监督查账,这才能让众人心服口服。”

赵环“嗯”了一声,考虑了片刻,问道:“一定要如此张扬行事吗?”

“不是张扬,是先声夺人,”苏同甫肯定地点头道,“开诚心,方能布公道,闲邪存诚。”

赵环蹙额不语,她本心是十分不愿如此张扬的,只是人心叵测,若不先声夺人,将来不定生出什么乱子。权衡之下,苏同甫所言的才是可行之道。她沉思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道:“便依苏先生所言,一应安排,还请苏先生多多费心了。”说着盈盈起身,福了一福。

苏同甫忙站起身来,不敢受她这一礼。二人又商议了一些开设善堂的细节,为了避嫌,便由赵环请皇兄赵柯为善堂赐名并提写匾额,苏同甫回去拟一个名单,分别延请德高望重之士来监督善堂的帐目和运转,另外,也将吴国长公主开设善堂的消息大加宣扬出去。

计议已毕,苏同甫便告辞离去。

他心事重重正待登上马车,旁边却走上来一个不速之客。

“苏大先生,鄙人是方记布庄的方效良。”

苏同甫抬头一看,这方效良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便点点头,让护卫放他近前。

方效良见苏同甫还认得自己,脸色便是一喜,暗道今日果然是个黄道吉日,宜出行,得遇贵人。他本是带着家眷在吴楚园游玩,忽然看见苏大先生,便急匆匆赶来拜见,却不是普通的拉拉交情而已,二人简单寒暄过后,方效良有些不好意思笑道:“苏大先生莫怪方某在商言商,现在南海券炙手可热,方某不敢与众东家争风,不过,听说证信堂很快要发‘河北券’,到时候,苏大先生可千万通知一声,方某感激不尽啊。”说话间便先拱手相谢了。

“好说,好说,”苏同甫微微笑道,“这河北券是户部的担保,方掌柜真是好眼光啊。”

他心下了然,朝廷准备北伐的风声,已渐渐地透露出去了。

北方的士绅流民摩拳擦掌,欢欣鼓舞,而南方的士绅商贾也欢欣鼓舞。军粮、铠甲、火药、兵器,一船一船地顺着大运河向北运。在各地学政联手抵。制下,这次北伐并没有增加各州县的税赋,而是以北方的土地、产业为抵押,在证信堂发行名为“河北券”的券票,年息五厘,本息分为十五年期限偿还。“河北券”没有南海券的暴利,但它背后其实是户部在担保,所以,不少富商巨贾对河北券也很有兴趣。-- by:da50s2x|15582|4024264 -->


状态提示:章 138 列戟何森森-5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