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帝皇分身系统>第128章 一系列喜讯
真不希望看到张献忠被凌迟处死。

而且,对于李定国和孙可望等人来说,他们心里其实也是有抱负的,希望找个施展一身本领的地方。

无疑,此时大明朝廷绝对是让他们施展一身才华,最好的地方。

于是,途中朱勇和李定国等人达成预定,如果朱勇可以抱住张献忠不死,他们便答应集体归降朝廷。

不过,李定国等人心里,对于这点不太抱希望。

他们太清楚崇祯对张献忠的恨意了,毕竟堂堂一个皇帝,被刨了祖坟,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化作是他们是崇祯,他们也一定要杀了张献忠的。

但朱勇却成竹在胸,毕竟现在他的意志,就代表了崇祯,他只要想不杀张献忠,张献忠就可以不死。

至于到时候满朝大臣的反对,朱勇相信总会想出办法应对的。

果不其然,等到了京城之后,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纷纷上书崇祯,要求崇祯凌迟处死张献忠。

但最终,朱勇却以崇祯的命令,没有下令杀掉张献忠,而是将其软禁在皇陵,用剩下的生命赎罪。

面对朱勇这样的处置,满朝大臣,王公贵族们虽然不满,但毕竟张献忠可是挖的可是老朱家祖坟,崇祯都已经这样决定了,他们还能反对什么。

终于,朱勇算是保住了张献忠的性命,但他这剩下的这半辈子,都将在京城皇陵内守墓度过。

朱勇履行了承诺,很快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早先就已经被俘虏的艾能奇四人,终于选择向朝廷投降。

而朱勇也表现出对他们极大的信任,当即就封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四人为将。

同时,从被俘虏的流寇当中,挑选出两万人,重新划归他们麾下指挥,然后将他们调往北方。

李定国和刘文秀被朱勇调往宣大一带,划到卢象升麾下,而孙可望和艾能奇则被朱勇划到祖大寿麾下。

朱勇肯定是要将他们打散的,不可能让他们继续抱团在一起。

朱勇相信,他们带着区区万人流寇,到了卢象升和祖大寿那边,绝对翻不起大浪,再想造反,绝对死路一条。

朱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剿灭了张献忠这一大股流寇,功劳不可谓不大。

这个时候,朱勇自然就该理直气壮的为自己封赏,让自己升官了。

随即,朱勇便以崇祯的命运,正是封自己为骠骑大将军,正二品。

洪承畴等人,也收到封赏。

同时,朱勇也命令洪承畴即刻率领他麾下五万精锐‘洪军’,前往陕西,协助孙传庭,尽快剿灭李自成所部流寇。

而朱勇则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新兵,再次扩编新军。

而且这一次,朱勇扩编新军的数量很大,准备将新军从此时的三万余人,扩编到八万人。

新军的这次扩编,朱勇准备以孙应元,黄得功和周遇吉三人麾下的勇卫营为基础,尽快扩编。

这样一来,扩编出来的新军营,在老兵带新兵的帮助下,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

在朱勇大肆扩建新军的同时,毕懋康的火器局也在研制更先进的火枪和火炮。

朝廷这边,孙承宗主持的税改,也在逐步推进中,已经在南直隶开始推行了。

本来,孙承宗朝南面各布政司推行税改时,受到的阻碍,远比在北方推行,要多得多。

甚至,暗中不少地主,豪绅,富商,都蠢蠢欲动。

但随着,朱勇剿灭张献忠所部流寇,再次震动大明后,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们,又都老实下来。

去年,明军击败入关劫掠的清军,歼灭清军二十万人,这是对外宣称的,实际只有五万人。

这个消息传开后,已经让大明各地官员欢欣鼓舞,也狠狠震慑了那些心思不良的家伙们。

去年击败鞑子的那一战,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大明朝廷正在由衰转盛。

那些商人,地主大户们,当面对一个强大中央政府的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老实的遵循朝廷的法令。

想要造反,那不是自取灭亡嘛!

于是,孙承宗的税改也因此受益,在各地的推行速度越来越快。

而因为新税法的执行,让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剧增,便可以让朝廷放弃以前对普通百姓的一些苛捐杂税,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

这一切,都因为去年的那场胜利,让大明这边原本的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

等到了崇祯第十二年底,孙承宗已经将新税法,推行到了大半个大明国土。

大明户部每年的财政收入(包括银子和粮食),暴增了三分之一,这还是初步估计,后面预计会更多。

新年过后,时间进入到崇祯十三年,朱勇又收到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有官员从广东,福建一带,送来了他一直派人寻找的番薯和玉米。

收到这个消息的朱勇,都激动的不得了。

然后,朱勇立即安排官员,从京城挑选有经验的老农,开始在京城一带试种这些番薯和玉米。

让这些老农们摸清这些番薯和玉米的种植方式,然后朱勇准备尽快推广出去。

而且,朱勇记得,不管是玉米还是番薯,都非常容易理活,甚至只需要在合适的季节撒到地里,不需要人管理,他自己都能活下来。

这两种作物都是耐旱作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产量大,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不过,这些都是后世品种的番薯和玉米,至于这个时代的番薯和玉米是


状态提示:第128章 一系列喜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