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都市现代>三国寻龙记>第五百八十三章 良将于禁

第五百八十三章 良将于禁

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话说降将王平王子均确实有大将之才,虽然在合肥驻军日短,却甚是熟悉合肥地理。巢湖状如新月,西南端连接着于禁驻军的马尾河,北端距离合肥城南门不过三十里,正该防御于禁从此处登陆偷袭。

鸡心滩形如鸡心,因地势比两岸丘陵山脉低的多,因此淝水多条支流集体在此地入湖,形成多流多滩的一块小小冲击平原。露在外面的泥滩,渐渐变得干燥,正适合军队在此登陆。赵子龙查勘现场已毕,心中已有定计,哈哈笑道:“子均勿忧,且回城里搬兵,让你看一场好戏!”

就在赵云和王平回城的同时,于禁的三军乘坐大大小小的渔船,刚好经过了巢湖中心点。渔船穿越姥山与鞋山中间的缝隙之后,正式进入北巢湖,离预定的登岸地点,不过还有两个时辰的船程。而于禁选择的登陆作战地点,正是赵云刚刚查勘过的鸡心滩。

最大的一艘官船之上,满脸威严、身长体健、一身短打的曹军名将于禁于文则如同标枪般挺立,左手摩挲着佩剑的剑鞘,眼望着远处姥山一带如画的风景线。此次因渔船数量的限制,于禁只带了一万两千名勇士,都是麾下最精锐的战士,训练度极高,分为弓兵、枪兵、刀盾兵三个混合兵种,骑兵因攻城不便,且渔船装不下许多马匹,全都随着剩余的部队,缓缓由陆路向曹仁主力靠拢,同时还要防备庐江周瑜部队的纠缠骚扰。

眼见姥山和鞋山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只剩下两个圆点,于禁回身问身后副将昌豨道:“此去鸡心滩,不过两个时辰了吧?”

副将昌豨乃是于禁的同乡兼好友,原来是泰山的盗匪,后几经辗转投降曹操,任东郡太守,此次出征南下,曹操拨其为于禁副将。见于禁问话,回应道:“文则说的是。只要神不知过不觉从鸡心滩登陆,必能攻合肥赵子龙一个措手不及。”

于禁伸手捻了捻黑须,看来他麾下的三军应该在曹仁大军到达合肥之前就能埋伏到城南郊野隐秘处。一旦曹仁打响攻城战,合肥城内在合肥城西门全力抵御曹仁大军之时,自己的部队闪击南门,可保一战功成。到时候即使是青龙名将赵子龙,恐怕也回天乏术,成为曹军瓮中之鳖。

出现在巢湖的于禁三军是彻彻底底的奇兵,若是没有王平投降献计,恐怕赵云根本想不到还有这样一支部队会从巢湖沿岸登陆奇袭。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赵云虽然奇袭合肥得手,这回却轮到曹军名将于禁发动奇袭,目标同样是重镇合肥。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原为济北相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历历战功。直到被关羽水淹七军,投降后才致身败名裂。

而后关羽被吕蒙击败,于禁无颜回魏,流落至东吴,孙权向魏国称藩后,将于禁送还魏国。于禁回魏后,遭受到无数人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已经雪白了,脸又消瘦的不成样子。曹丕表面上对于禁安慰有加,重新任命他为大魏安远将军。但在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在墙壁上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忍不住涕泪横流,最后在羞愧愤怒中得病死去,被恶谥为厉候。

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人。但同时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欢心。后世将于禁与张辽、徐晃等合称为“五子良将”。

正史中,水淹七军是非常着名的一次战斗,正是关羽对于禁的一次压倒性胜利,说明关羽除了武艺绝伦,指挥作战能力也非常强悍。《三国演义》中描写道,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不禁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宜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活捉。

这一场大战可谓回肠荡气,双方经历野战、马战、步战、水战、阵地战、地道战、堑壕战、心理战、间谍战、气象战等多种战斗形式,关公更留下“刮骨疗毒”的美谈。后人有诗赞曰:“夜半征鼙响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渊。关公神算谁能及,华夏威名万古传。”

摇曳的官船之上,于禁听罢昌豨之言,不禁微微颔首,露出不经意的微笑。若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三章 良将于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