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玄幻奇幻>北佬>第117章 《》上卷117 大难不死
日子很拮据,但是只要没病没灾,生活总是充满希望。

杨籽到了八岁,。杨籽成绩很好,也很节约吃苦。铅笔头用得捏不住了,用一个细竹竿筒套住继续用。

周末的时候,和同龄伙伴去野地里,提水灌老鼠洞;两个老鼠尾巴,交到学校里,可以换一支铅笔。

杨籽聪明伶俐,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就成了“三条杠”的少先队员大队长。但是杨籽的个子比同龄人矮一头。

校长说杨籽是“点子多压得不长个。”

校长住在杨籽隔壁的村子,每次见了杨籽的父母,就夸奖杨籽几姐弟读书成绩好。

父母很是欣慰,说再苦再累、砸锅卖铁也要供几个孩子上学。

小学是五天半制的。二年级开学不久,周六上午放学,全校只剩下杨籽和校长两人。检查完教室锁门情况以后,胖校长说自己在前面先慢慢走,让杨籽倒完垃圾,锁上院子大门,追上他一起回家。

杨籽关上自己教室的门后,刚走几步,想去锁学校大门。突然间,学校土墙瓦顶的平房教室,“轰隆隆”全部倒塌了。尘土飞扬,冲向天空。

杨籽吓傻了。以为是自己关门的力度过大,或者自己放了一个响屁,震塌了整个学校。

杨籽一溜烟钻进了旁边的玉米地里。

……

周围的村子的人全部奔跑着赶到了学校。几乎瘫软的校长告诉大家:

“杨籽没出来,被埋在下面了!快点救孩子!”

大家就开始刨挖抢救杨籽。乡政府的人带着治安队来了,派出所的公安也来了;煤矿也派来了抢救队;矿医院也出动了医生,现场守候。

开始是先挖杨籽所在的二年级教室。锨挖手刨,清完一个个被砸烂的课桌,见不到杨籽的身影。

乡领导就指挥大家分开,每间倒塌的教室,同时清理。四周倒塌的围墙是重点。

救援持续了整个下午。杨籽的母亲姐姐哭昏在学校外面的操场上。救援的人一边搬砖挖土,一边不时地喊叫杨籽的名字。

杨籽趴在玉米地里,浑身发,不敢出声。

一个参与救援的矿工,钻进玉米地去方便。发现了杨籽,把杨籽抱出了玉米地。

很多人,喜极而泣。纷纷说杨籽是个命大的孩子。

……

杨籽后来知道:整个学校的坍塌,不是因为自己关门用力过猛震塌的;也不是发生了地震;更不是自己放的响屁嘣塌的。

是因为学校地处煤矿的塌陷区。早三年前,煤矿就把学校搬迁的款项赔付给了乡里。不知道乡里因为什么,迟迟没有选址建新学校、搬迁。

三四百个学生没地方上学了,都失学在家,割草喂牛、放羊。

杨籽的大姐已经小学毕业嫁了人;二姐考上了乡重点中学;三姐上四年级和杨籽一个学校,辍学了。小姐不愿意上学。

失学在家三个多月,乡教委终于有了安排:杨籽附近的三个村子的学生,三年级以上去大队部的中心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在杨籽的村子租了一栋新盖的三间砖瓦房;用砖搭起村里三爷棺材铺的棺材板,当课桌;自己从家里拿凳子。

一至三年级的四五十个孩子,被安置在一个教室内,由胖校长和一个女老师,代全部的课程。

三姐嫌中心小学离家太远,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放弃了继续上学,在家务农。父母把培养孩子读书成才的厚望,全部寄托在杨籽和二姐身上。

杨籽学习成绩依然很好。但是棺材板上读书的日子也不太顺利。由于安排代课的女教师还在别的村子代课。经常白天安排不过来时间。就改为了晚上上课。

村里没有通电,大家就各提着自制的煤油灯,晚饭后上课;白天放羊、割草。

很快学生减员了一半。年后租房开班上课取消了。剩下的二十几个学生,被安排五公里开外的、名叫蒋洼的行政村学校插班。

一个月后,又因为两个行政村之间的费用没谈好,杨籽等三个自然村的孩子,被赶回了家;又失学了。

乡里在杨籽的村庄前面,选了一块大田地,盖新学校。还征用了杨籽家的半亩麦田。

学校是由杨籽的叔叔承包建设的。杨籽的哥哥和大姐夫跟着叔叔学徒,干瓦匠,也参与了学校的施工。

前后三个村子像杨籽一样,想上学的小孩子,经常去工地帮忙义务搬砖;企盼新学校早日建成。

大半年时间,红砖红瓦、窗明几净的新学校建好了。叔叔也成了村里唯一的“万元户”。

春节后,杨籽和失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去了新学校,找胖校长报到上学。这时候杨籽等人已经错过了三年级的一学期课程。

坐在新学校三年级课室里,自习了一个星期,也没有老师给上课。

新学校接到通知,只开办一二年纪两个班。三年级的十多个学生,又被安排到几公里以为的大队部、另外四个生产队办的小学去上课。

学校是以前大队部养牛的院子改造的,很多讲台都是反扣的石牛槽充当的。

分配过去的三年级学生,除了杨籽,很多都跟不上课,又被安排到二年级重新读。杨籽和一个同村的女生,留在了三年级。

杨籽和隔壁三个村子的十几个学生,早上带着黑面馍去上学,中午不回来。下午放学回家。

……

这个时候,杨籽所在的行政村,发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学校坐落的四个生产队,所有的土地被煤矿征用采煤了;转成


状态提示:第117章 《》上卷117 大难不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