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都市现代>苦淬甜享>第十章:地 震 趣 事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晚上19:36辽宁省境内发生了一次地震,震中在海城、大石桥一带,距我们那里一百二十公里,后来传说这次地震是我国地震预报工作做的最好的一次,才死了一千多,是同等级地震中伤亡最小的一次。我们那里提前好几个月就得到了通知,所以家家户户都搭建地震棚。那年我十二岁,因为是儿子,又是老儿子,身上既肩负着传种接代的重任,也倾注着妈妈的偏爱。所以妈妈不允许我回屋睡觉,坚持让我睡在临时搭建的地震棚子里,以保证安全。

那时正是冬天,记得刚一入冬就接到通知,让各家自建地震棚。我们整个冬天都是在地震棚里渡过的,包括那年春节都是在地震棚里吃的年夜饭。

临时搭建地震棚的材料主要就是木板和油毡纸,木板的外面抹上一黄泥和稻草,四处漏风,一点都不保暖。条件好点的家庭会在地震棚里上一个铸铁的立式炉子,我们家穷,上不起炉子,只能穿着棉衣棉裤钻被窝睡觉。每天早上都是冻醒的,眉毛和头发都结上一层自己的哈气形成的白霜。

由于一入冬就开始闹地震,三个多月过去了,也没发生什么事,人们精神就开始松懈了。再加上临近过年,人们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频,在屋里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慢慢的老人就开始在家睡觉,理由是反正这么大岁数了,震死拉倒。接着就是中年人也回屋睡觉了,最后是女孩子也回屋睡觉。但是男孩子是一直不被允许回屋睡觉的,因为她们是种子选手,是每个家庭传种接代的希望!于是,到了年前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地震棚里睡的都是我们这些半大小子。

妈妈怕冻着我,褥子、被、棉大衣等家中能拿来给我用的都给了我,是左一层右一层地往我身上盖。这样一来暖和的问题解决了,可上厕所却成难题了。这么厚的被窝,想从出来很难,再钻进去更难!睡觉前都是妈妈帮我钻被窝的,可我要尿尿时喊妈妈是听不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那个让妈妈担心的小脑袋,还真就想出了一个让妈妈都叫好服气的绝招:我找来一根父亲单位淘汰的凿岩机输风管,插进那厚厚的被窝,外面这一头放到猪圈里,这样我就可以不出被窝,躺在被窝里把尿尿到猪圈里了!

我的这个发明不但实用,还能满足小孩子的新奇感。第二天,当玩伴们发现我的这个发明之后,都纷纷要求体验。而我的条件就是与想体验的人换床睡,否则我没地方睡觉。于是我就有了去我们大院所有地震棚睡觉的机会,因为我要把这个能躺着尿尿的床让给那些玩伴,让他们一个一个地来体验躺在被窝里用那输风管尿尿的感觉!

有一次,轮到老赵小小来体验躺着尿尿的感觉。他为了多尿尿,特意让他妈做糊嘟粥,喝糊嘟粥就尿多。他饱饱的喝了一肚子糊嘟粥,以备夜里好好地体验躺着尿尿的感觉。结果夜里小小真的一泡接一泡的尿尿。外面温度太低,他尿的尿还没流出输风管就慢慢冻住了。于是,尿管的外端冻成了一个尿冰塔,把尿管堵死了,再一点点地把输风管冻死了大半段。然而,小小不知道尿管已冻的堵死了,还继续往里尿尿。尿流不出去,就返回进被窝里,小小又睡的死,结果就在尿窝子里泡了一宿。打那以后,就再也没人来体验我的带尿管的被窝了!

过了一段时间,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更加淡化了,别人家的男孩子也开始逐渐回家睡觉后,妈妈也允许我回家睡觉,但必须睡在家里最结实的箱子里。那箱子是父母结婚时的家俱,非常结实。爸爸又把它放在炕墙边上,这样我的安全就上了双保险。真的地震发生,真的房子塌了,炕墙先搪一下,箱子再搪一下,里面的我生存机率还是很高的!

箱子虽然小了点,但我稍稍倦一下腿,睡在里面还挺好的。

我是个乖孩子,很听妈妈的话,不但晚上睡在箱子里,就连白天困了也去箱子里睡。有一天午饭后我有点困了,我就钻进箱子睡觉。可能是太困,也因为没受外面的影响,一直到吃晚饭了,我还睡着。妈妈把饭做好了,却找不到我,就发动家人和邻居们找。直找的整个院子都翻了个遍,也没找到。那时候是没有报警一说的,有什么事就先找街道后找单位,于是我的失踪案就到了父亲的单位。父亲单位管保卫工作的杨大个子听说我丢了,就骑着自行车跑来我家,一进门就大声地嚷嚷,然后就一屁股坐到我睡觉的箱子上,冲着我妈大嚷大叫。他这一吵吵加一坐的震动,把我弄醒了。我想推开箱子盖出来,却被他压住了。我就大声叫,一是那箱子又厚又结实,二是他一直在大声嚷嚷,外面的人听不见我的叫声。我本来就烦杨大个子,他又把我压在箱子里出不来,一来气,决定捉弄捉弄他。一摸左臂,两道杠的臂章正好还在,我把别针取下来,把它弄直,然后顺着折页缝捅出去。当我感觉别针已经碰到他的裤子时,我听到他正在大声地训斥妈妈,我更来气了,就卬足了劲把别针往上一捅,就听他啊的一声大叫,就蹦了起来。他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我就掀开箱子盖,站了起来。他吓了一跳,愣愣地站在那里,我们家人也都先是一愣,然后是妈妈说:唉呀,我怎么就忘了这睡觉的箱子啦。这时杨大个子才反应过来,照着我头就弹脑崩。我就冲他吐舌头翻白眼,可能是刚才那一下还没缓过来,我


状态提示:第十章:地 震 趣 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