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大唐不良人>第四十二章 棋局
……”

这事是如此大逆不道,在大唐律法中,属十恶不赦之罪。

他想不出任何理由,值得苏大为这么做。

可若不是苏大为授意,黄肠和碧姬丝这两个异人,又哪来的胆子?

而且这次苏大为不惜派出李客去救出魏破延,又命魏破延、高大龙,还有苏大为新近收服的那位前倭国神道圣女,一起去营救黄肠他们。

这岂不是明着宣告,这事是他苏大为在背后指使。

若真的消息传到圣人耳中。

到那时,苏大为还能享有眼下这种超然地位吗?

跟着苏大为的人,像李博一家,高良、安文生等人,到时又会是何种下场?

有些事不能多想。

越想越觉得,细思极恐。

“阿博,你说人会变吗?”

苏大为指了指桌面的茶杯。

李博一时追不上他的思路,呆了一下:“这……会吧。”

就像他以前在西域流浪,现在却在长安做为苏大为最得力的幕僚,身份地位权势,不可同日而语。

居移气,养移体。

如今就连开国县伯府中的下人,都被各方看中,暗中想尽方法拉拢。

更何况是李博?

甚至有人传言,李博乃是苏大为身边的“黑衣宰相”。

不知多少人走不了苏大为的门子。

只得削尖了脑袋,想尽办法先来结识李博。

只是李博眼光甚高,同时头脑清醒,不会轻易被各方高门大姓收买罢了。

现在的他,与永徽年间的他,当然不同。

苏大为也一样。

如今的开国县伯,一言一行,都受各方关注。

他避居家中,连圣人和武后都要派宫中太监携礼物慰问。

一句话,便能改变无数人命运。

这样的朝中重臣苏大为,与永徽年间的小小不良人,当然不同。

绝对不同。

苏大为平静的看着李博:“依我看来,人有些习惯是很难改的。”

呃?

说的不是身份地位这些,是习惯?

习惯,又是什么?

平时的言行?

还是……思维方式?

熟悉苏大为性情的李博,隐隐把握到一丝什么。

苏大为轻轻端起茶杯,看着碧绿的茶汤在杯中一圈圈荡起涟漪。

“你看,你随我回长安有十余年了,但是当年在西域那边,用雪水泡茶的习惯一直未改。”

“呃,这是我的不是,喜欢食不厌精,茶也要饮最好的。”

李博尴尬的道。

苏大为摆摆手:“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一个人的思想、三观,思维逻辑,有他自己的方式,哪怕环境变了,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是很难改的。”

他举了举杯:“如你喜欢巴颜喀拉上的雪山水,而我,无论到哪里,都想令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李博精神一振,脱口而出:“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这是《孙子兵法》中的话,也是苏大为最喜欢的一段兵fǎ_lùn述。

从苏大为参军以来,他便一直按着这条准绳去做。

开始时,是减少自己的错误,尽量不暴露任何弱点,可敌人可趁之机。

渐渐的,他的兵法越来越厉害,庙算也越来越厉害。

甚至可以用故意暴露出来的弱点,去引诱敌人做出他想要的反应。

而以敌人的反应,反推出敌人的弱点。

最后一击必胜。

到了这一步,就连苏定方和李积等大唐军神,也认为苏大为已是年青一辈的名将。

以用兵而言,在这个年纪段,大唐无人是苏大为的对手。

“其实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难改的,这和自己的出身,和家庭环境有关,和经历有关。”

苏大为似乎在与老友闲谈。

在对着李博的时候,十分放松,随口道:“我初为不良人,并不懂得查案,直到遇到狄仁杰大兄,见识过他的破案手段后,我才知道,人与人的差别。”

“差别?”

“论断案如神,见微知着,我不如狄仁杰大兄,这是天赋,羡慕不来。”

苏大为嘴角含笑,思绪似乎飞回到永徽年间,在柳娘子的小院里,初识狄仁杰的一幕。

“但我也有我的长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的长处,将其发挥到极致,便能无往而不利。”

听着苏大为的话,李博若有所得。

这些年跟着苏大为,他也习惯了苏大为这种说话方式。

有时听起来好像是顾左右而言它,但其实只是从另一角度,在说同样的问题。

阿郎的长处……

李博细思着,最佩服他的,大概就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些灵思妙想,层出不穷,常有惊人之举。

不提他那种种神异的发明。

就说征吐蕃之时,谁能想到,在雪谷中,他居然会利用雪崩去对付吐蕃军?

在征高句丽时,掘了大同江,去淹没平壤城,一战定乾坤。

在守百济,防御百济复国叛军时,又令赵胡儿率一支人,穿上飞翼,神兵天降,。

苏大为的思维方式,绝不是普通唐人那种。

李博说不上来,但隐隐有一种感觉,有时候觉得自家阿郎,实在不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 棋局--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