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重生大唐当奶爸>第五百七十二章 房玄龄的计划
回头看着众人,杜少清也不好意思直接吃着让旁人看着,所以让老高拿过一个指划用的木棍,就这么坐在地上指着地图开始边吃边。

“按照现有的计划,让东北胡人之地仿照中原建城发展的策略,建城聚民,发展贸易,开拓农耕。

虽然考虑了东北之地一年有半年都是冬季的气候,但还是不够,毕竟从放牧改为农耕,这不是一个短期教人种地这么简单的过程,就地理上,草原荒地变成耕地良田,也都是需要时间开拓转变的。

而这个转变过程,不确定因素太多,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杜少清娓娓道来,不少人边听边点头赞成,房玄龄惊讶道:“这些我都有考虑过,从荒地变为耕地需要差不多三年时间的开荒勤耕,最多不超过五年,只要撑过了最初的这几年,后面就好办了。

这种模式在中原已经完全成型,虽东北寒冷居多,但一年种一季,寒冷的时候用上你发明的火炕,让百姓脱离游牧,定居下来不是问题。

毕竟他们游牧也只是为了生存,能安定的住在一个衣食无忧的乐土,谁也不愿颠沛流离。”

杜少清虽然点头同意这个观点,但却还是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担忧就是,如此大规模的开荒耕种,将草原变为耕地,一来会对中原的畜牧产生影响,毕竟中原地区畜力还在紧缺,需要北方大批量输送。

其二就是这样垦荒,过度开垦之下,未来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后,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什么是土地荒漠化?”众人脑门上一个个浮现出了巨大的问号,这什么词汇?古书里有吗?谁知道?

看到众人生疑,杜少清解释道:“简单的,过个上百年之后,因为耕种,当地的土地会慢慢变成沙漠,就是西域那边少数地方满地黄沙的情况。”

(ps:大唐时期的西域很是兴盛,不像后世那种巨型沙漠,要不然也不可能繁衍出西域三十六国的文明,那个时期的地理上,当地沙漠还是一块一块的。)

“这不可能吧,你这个法我不能认同。

其一,谁也不知道百年后的情况,其二,就算是预测,可中原之地被我们祖先耕作了上千年,也没见过这里变成沙漠,所以你这法不对!”魏征有理有据的站出来反驳。

杜少清道:“中原人多地少,百姓一家一户耕作的土地有限,而且农事多年,知道每年肥地的办法。

可东北不行,那里一年只能收获一季,想要养活人口,就需要种地面积翻倍,日积月累,人口一增多,从地广人稀变成霖广人多,如果人口密度变得跟中原一样。

那么有限的土地,一年只产一季的收获,是养不活这么的饶,继而人口流失,土地由耕地恢复荒地,无人操持肥田,田地上原有固土保水的植被又被人类破坏,遇到风吹日晒,年深日久黄沙漫……”

这个逻辑……

众人不得不惊叹于杜少清的逻辑深度,仅仅抓住一个方向出发,就能往后推几十年的情形,大家虽然像是听故事一样,但在场的都不是庸人,哪个不是才思敏捷,自然跟得上杜少清的思路。

听起来有理有据,大家治国多年,自然能理解,如果真的是这样发展,将来的情况即便跟他推断的不一样,却也相去不会太远。

开玩笑呢,杜少清哪里是推断?那是自己切身体会,见识过北方草原荒漠化的时代变迁。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知道如果纯粹拼头脑,自己干不过在场任何一位名臣,扬长避短,这些人虽然是名垂青史的人物,但囿于时代限制,眼光终究是看不到千年以后的。

到了此时,议政殿里面基本上没人站出来质疑了,大家的议论声也低了许多,房玄龄额头见汗,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谋划出一劳永逸的千秋伟业,怎么就成了百年之后的祸端?这一点他有些不能接受。

但他终究是做到宰相的人物,胸襟气魄不凡,他也认同杜少清的推论,所以没有为了成就自己的政见谋划,坚持反驳杜少清。

不是这样做有没有意义,而是因为,坚持一项有缺陷的谋划,这不是在谋国,而是在为恶犯罪。

“陛下,老臣没想到……”房玄龄满是苦涩的给李二道歉。

李二摆手道:“玄龄,何必如此,智者千虑终有一失,何况此事是咱们大家集思广益论证出来的,要错,在场都错了,包括朕在内。”

“陛下,也包括我吗?”杜少清开了个玩笑想要缓和下压抑的气氛。

李二白了女婿一眼埋怨道:“你子没错吗?因为你的一句话,让我们所有人苦思冥想忙了一的事业成空,自己错不错?”

杜少清无语问苍,强辩道:“刚房叔父可是的,如果我能找出漏洞来,他欢喜还来不及,免得因为现在的失误导致后世遭罪,现在您可不能不认账啊。”

房玄龄苦笑道:“没错,老臣承诺过的,陛下别为难少清,贤侄一片赤城公心,当赞!”

李二不依不饶道:“朕记得,刚玄龄好像原话是,如果你能找到漏洞,并且帮忙补足缺陷,那才是大功一件。

现在你倒好,捅了马蜂窝自己撂挑子就跑?这是君子所为?”

嗨,闹了半还不是因为您老人家不愿放弃自己的丰功伟业?扯那么多有的没的作甚?杜少清无语。

“陛下,少清今日才接触营建城池的工作,您就别难为他了,此事是老臣思虑不周,这就回


状态提示:第五百七十二章 房玄龄的计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