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青春校园>富春山居>102落水湿身什么的大人才不在意呢
想一想她的习性,就晓得她必是又闹妖蛾子了。出来做客还是这个做派,真心怕太早嫁出去啊这是。树娘略朝五姨那边挪了挪,心中甚是庆幸沈家做事妥当,没让柳家跟着清儿丢人出丑,都懒得装门面问清儿一句有事没事。

大家一路无话径至柳家。柳五姨下了马车也不说话,搭着福寿的手到杨氏那里去了。树娘虽然好奇,可是她还跟舅母赌气呢,自然不好跟着去,也一言不发回她屋里去了。

清儿被沈夫人的侍婢带去换过衣服,就被领到柳五姨身边,上车时才见到她带着出门的两个使女,全程没人和她说过一句话,她什么都不晓得。因为遇到的沈家下人待她很客气,清儿只说五姨是极要脸面的人,为着柳家的体面必定会要求沈公子娶她,沈家是要面子的人家,那位沈公子又确实是被她迷住了,亲事妥妥的。所以她也老老实实回她住的那院重新梳洗妆扮,静候人家来提亲。

一日二日五六日,清儿在家一日急似一日,望沈家来说亲望眼欲穿墙。这一日正是宜婚嫁的好日子,沈家果然使了媒人到柳家大宅来,到杨氏处点了个卯,居然去了第五进寻杜夫人说话去了,满宅下人俱都诧异不必细说。

杨氏已得柳五姨知会,前事尽知,清儿和沈家公子一齐落水这事翻出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她和柳五姨那日曾商量过要不要把清儿和沈二郎凑一对。然商量再三,沈二郎为人易受引诱太过轻浮,自家又没甚本事,不是良配。清儿虽然各种不靠谱,但是总是自家外甥女,再怎么样也要替她寻一个厚道守本份的好男子为偶,像沈二郎那种绣花枕头就算了吧。既然不能结亲,这事多说何益?有些话到杨氏这里就掐断了,柳家再无第三个人知道。

今日沈家来为三郎求杜九娘,树娘听说冷笑几声,心中暗嘲杜九娘太恨嫁,看不清沈家形势。沈家嫡妻有数子,便是真能一碗水端平,又能照应到庶子多少?有好的机会必定是先讲亲疏再讲贤愚,沈夫人有些偏心眼儿也是明显的,嫁沈家三郎不过说出去好听,将来过日子,遇到婆婆暗地里的偏心,也只有忍着了,还能怎么处?在树娘看来,杜九娘简直就是想嫁昏了头,

然到底杜九娘要忻几岁,同去相亲过几日是就说定人家了,树娘心里实在有些酸,有些话在心里窝着很想一吐为快,清儿没脑子她不爱搭理人家,就指了一事来寻英华说话。

这几日富春那边捎来的书信文件不少,英华在书房理了好几日,好容易暂时理清,正好在家歇半日。她也才听校棠说沈家为三郎向杜九娘提亲,正和几个侍婢感慨说:“杜夫人是真心疼爱九娘子呢。”楼下的小婢就来回说树娘来了。

英华不出门,家常穿着旧纱衫,图舒服连裙子都没有系,听说是树娘来了,忙叫请上来,她自回卧室去穿衣裳。树娘和她是至亲姐妹,上了楼到卧室外间坐着。清槐居原是柳五姨特为替英华留的所在,清秀几次讨都没有讨到,自是有它的好处,最大的一门好处,就是这个卧室极阔大,两面透亮又有树荫遮阳,此时天气尚热,楼上却凉风习习,窗外绿荫袭人。

英华这个外间地有一半都铺着软席,席上散置三四张矮几和和六七个蒲草坐墩。靠墙边一个斑竹大书架,架子上摆着书册笔墨等物,最上层搁着几个大小不等的螺钿漆盒,最下边坐在席上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还搁着两只汝窑荷叶形大果盆,盆里有青枣儿绿莲子还有几串红葡萄。

树娘瞅了几眼那两个果盆,掂了枚枣儿捡个舒服座儿坐下歪靠在墙上,笑问:“这几个果盆是新得的?难得一见的好瓷盆呢。”

书架上的新果盆原是赵恒使人送来的,前几日才到英华手上,英华最喜欢青翠莹亮的东西,收到就拿出来装果子摆在书架子上了。因这盆儿两大两小一共四只,英华存心要分一大一小把芳歌,树娘再赞她也不会充大方说姐姐喜欢拿去玩之类的话,隔着隔扇只说:“今日的莲子还好,甜的很。小石榴,洗手剥莲子待客。”

树娘还真是爱这两个盆儿,觉得摆在书架上盛果子天然趣雅,只是英华这人俗气了,若是这两盆子搁她屋里才像话,所以她才开口讨要。再难得一见也不过是两个瓷盆子,英华小心舍不得给,她还懒得再讨呢,把枣儿抛回瓷盆里,树娘就冷笑着说:“你听说了没有,杜家把他们家的九娘子许给沈家三郎了呢。”

英华系好了裙子出来,捉了一把莲子在手里,校棠就送了一个行盖过来盛莲子。英华把莲子撒到盒盖里,一边剥着玩,一边笑道:“沈家怎么样?”

“外头看着是个书香门第的样子,看屋宇气度也还好。”树娘微微一笑,道:“不过家里人口太多太杂,听讲又是不分家的。这样的人家也就是个名头好听,嫁过去过不得清闲自在日子的。”

英华只说这位表姐不食人间烟火,万想不到她也能说出这样的话,因笑道:“也还好啦。他们家在杭州算是大地主,听讲一年地租够十年家用。”

树娘轻蔑的笑一笑,道:“数代同堂,一针一线都要当家主妇分派,有再多的钱也轮不到你花用。”

英华想一想,若换做是她,她也不乐意嫁到沈家这种人口多的人家去,点头赞同道:“姐姐所论极是,这样的人家,做长媳要操劳家务,烦,不是长媳,便是掏私房钱买根绣花针儿,都有几十双眼睛盯着你,也烦


状态提示:102落水湿身什么的大人才不在意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