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姜逢元如此道,方逢年也不好再什么了。
这边,朱慈烺已经在开始作答了。不仅把这俩饶注意力给吸引住了,其余剩下的十来人也都停下手中的事,开始看朱慈烺这位太子殿下的表演。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lún_lǐ思想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其中,最为着名的教育观点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没有停,朱慈烺不顾众人惊叹的目光,还在继续。
“此外,《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名着,自成书至今,引得无数文人雅士为其倾倒。孔圣饶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等,皆影响了众多下仕子。想必,诸位老师也应该读过此书,也受到了孔圣人不少的影响。”
到这,朱慈烺看向众人。他觉得,自己可不能再下去了。留些墨水以后有的是机会在他们这群老夫子面前摆弄。
姜逢元等人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一时间不知该些什么好。
最后,还是姜逢元先回过味儿来。
“太子殿下竟然对《论语》有如此高的见解,倒是老朽简慢了。殿下不过年芳过八,却是聪慧至斯,实乃我大明之福,社稷之福啊!”
“大善、大善!姜大人此言大善!”其余众人皆附和道。
朱慈烺见众人对自己吹捧至极,他也只是脸上带着微笑,并未流露出其他表情。这样的表现更是让姜逢元一干大明臣子觉得当今太子殿下不仅才智过人,这心性也是让人不由大为称赞。
就在朱慈烺虚心接受一干东宫师傅的称赞时,极寒之地的东北发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从此刻起,满清的实力不断地的增强,其势力逐渐扩张。直到在数年后入关,夺取中原广阔的土地,建立起了大清王朝。
尽管辽东之地距离京城有段距离,但慈大事,守卫在辽东的都督洪承畴自然不敢怠慢,立即将皇太极改国号的事情派快马报给京师。
等到消息传到京城,传到子崇祯皇帝的耳中,他顿时大怒不已。一时之间,因为怒火攻心,朱由检就卧床不起了。
此时正是崇祯四月二十日,距离朱慈烺来到这里不过刚满一个月。
养心殿内,崇祯皇帝卧病在床,一群太医每日就要到这里给他把脉,然后会诊。一连数日,也没人能拿出一个十分有把握的症状和治疗之法。
身为后宫之主的周皇后也是一直寸步不离的在养心殿照顾崇祯皇帝,其余几位后宫的妃子虽然不能寸步不离,但也都是随时在殿外候着。但凡里面皇帝有啥情况,他们便能马上进殿内帮忙。
而作为东宫太子,又是嫡长子的朱慈烺则成了一干皇子公主的领头人,每日带着自己的这些弟弟妹妹们,到养心殿替自己的父皇祈福,希望他们的父皇能早日龙体痊愈。
不过,作为当今太子,朱慈烺的年纪虽,但也能时常进殿去探望崇祯皇帝。其余皇子公主则只能在帘外远远的看上几眼,根本没有靠近床榻的机会。
由于朱由检这位大明子卧床,难以处理政事。大太监,也就是崇祯的心腹王承恩则一时间成为了大明中央最核心的人物。一切上传下达,都必须要经过他这里。当然,原来他在崇祯身边也权势不。只是现在崇祯病倒在床上,他的权势就更愈发难以收拾了。
作为太子的朱慈烺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心里想着要是自己能参与高层的决策当中去就好了。但他今年的年纪着实有些让人觉得尴尬,很难让崇祯皇帝相信他。
这一日,内阁首辅温体仁带着一份奏折求见崇祯皇帝,是有紧急军务需要皇上御阅。本来卧病在床的崇祯,让王承恩扶着自己,勉强坐了起来。
“请温爱卿进殿!”面色苍白的崇祯努力端坐好,让人叫温体仁进殿。
很快,大殿外的温体仁便手捧一份奏折进了大殿。
“微臣拜见皇上!”
“好了,温爱卿请起。听爱卿有紧急军务,还不知是何事?”
“皇上,这是辽东的洪承畴洪都督的上奏。请皇上御阅!”温体仁也不多,直接就把奏折递了上来。
王承恩接过奏折,随即送到崇祯的面前。
打开这份奏折,崇祯皇帝一边看,脸上的脸色逐渐地变成铁青。待他看完,盯着下面的温体仁开口垂问。
“温爱卿,那皇太极的大军已经将锦州围困了半月有余,慈大事,怎到现在才将消息送来?温爱卿,你这首辅大臣当的果真是不错啊!”
越,崇祯皇帝的脸色渐红,直至满脸通红,眼睛里面都充满了血丝。
“皇上,息怒!息怒!龙体要紧!”一旁的王承恩连忙劝解。
下面,温体仁早就跪倒在地了。他的头紧紧地的埋在地上,不敢抬起来。嘴上着“微臣该死,微臣该死!”
在来之前,温体仁就知道,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他身为大明内阁首辅,这样的紧急军报,必须要由他亲自呈递给子才合理。
刚好,温体仁进来的时候,后脚朱慈烺就跟来了。不过,他没有进门,他就在门外候着。
听到殿内的动静,他知道,肯定是出啥大事了。
“今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想来,肯定是又出兵攻打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