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晚唐>第238章 监军
数千。监军使和节帅既是对头,也是盟友。

如淄青镇的监军使张万荣在淄青镇代表的皇家的利益,与节帅宋威是相互制约的。不过由于宋威现在因有牙将王敬武的阻挡而无法完全掌控淄青镇,所以张万荣便天然成了宋威的盟友。张万荣手中掌握着三千监军院亲卫,代表着皇帝的威严,一直是宋威最大的助力,也是王敬武一直以来忌惮不敢妄动的最大原因。

节度使由朝廷任免,就目前宋威掌握淄青镇之前,他与监军使的目的便是一致的,拿下淄青镇的掌控权。

李璟这一战打的很出风头,不但让宋威惊喜,王敬武意外,也让监军使张万荣给听到了传闻。对于这样一个突然崛起来的年青将领,他也十分感兴趣,生起了想要拉拢李璟,掌控这支横空出世强兵的想法,这才有了张承业出任沙门镇监军的结果。若非如此,一个小小的戍镇,是还没有单独配备一名监军资格的。

李璟也不知道自己是要感到荣幸还是无奈,任白派下来一名监军,那就等于多了一把刀架在脖子上。以后什么事情都得小心谨慎,不过来的监军是张承业,这还是让李璟有些微微的意外。张承业可是晚唐最有名的忠诚于大唐的宦官,为人又识大体还懂谋略,也许自己该用些心,把这个有名的好太监拉拢到自己的身边来。

监军就是上头给加的一道紧箍咒,李璟不敢大意。哪怕现在面对的是大唐有名的好太监,可也不敢大意。一应礼仪都是做到完美,一回沙门镇,立即召来各将前来拜见,并立即附送上了一栋青砖绿瓦小楼,还调拔了十名老军做护院家丁,以及二十名奴婢使女,又送上了一万贯的重礼。

本来还和大家有说有笑的张承业看到这些东西,脸色却立即的阴沉了下来。许久才道:“这房子我就暂且住下来,有个舒适的地方住的安心些。不过家丁使女就不必了,咱此次来是公务。身边带了几个人来,就不用麻烦浪费铺张了。至于诸位送给咱的这份大礼咱可不敢收,诸位要是真的有心,我看不如就由咱代为进献给皇帝陛下。诸位是不知,连续两年大灾,宫中用度也是不足为继啊。”

进献,这是晚唐开始独有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名目。到了晚唐此时,朝廷各道,基本都分成了一个个的藩镇,这些藩镇中大举四类,割据型的藩镇最就拥兵自重,那些地方每年的财赋自然也到不了朝廷手中。而做为镇遏这些割据藩镇而立的中原诸藩镇,所有的地方财赋基本上都用来做为各藩镇的养军之用。剩下的还有边地藩镇,边地苦寒,所出不够供军,每年朝廷还反而要输送大量钱粮养军。唯有剩下的东南财源型的**个藩镇成了朝廷最后的供给地,可朝廷到了此时,仍然在西南地区不断用兵,这使得朝廷财政日益不足。

面对这个情况,朝廷便将盐茶征为专卖,一再加税,斗盐百钱,许多百姓都吃不起盐。反而加剧了私盐的泛滥和武装盐贩的产生。各地动乱四起,朝廷收到的钱并没多少。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找到了一样新的揽财名目,那就是由地方官员进献。地方官员以“进献”为名在固定的节庆之日向皇帝内藏库进贡。这样的贡献在设立两税法以前不久曾被废除,但马上恢复,并成为更多的非法赋税义务的一个来源。这些“进献”成了政府收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方官员以此来博得皇帝的恩宠,例如有一个最献殷勤的官员每日向宫廷“进献”,发明了日进。

这样的进献当然也不是无偿的,那些地方的节帅刺史等向朝廷进献财物,皇帝便拿官职爵位酬谢,成了变相的卖官鬻爵。

听说张敬业有路子帮李璟进献,李璟倒是愣了一下。进献其实是一项很划算的买卖,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人拼命的进献,除了那些固定的名目之外,还能找到日进这样的名头来送钱了。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而且这进献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只有那些刺史和节帅等高级地方官才行,一般的人就算有钱也找不门进献的门路。

花点钱在皇帝面前露个脸,挂个号,留点印象,似乎很不错的。

张承业以为李璟舍不得,便道:“如果你愿意相信咱,一万贯钱,咱可以给你找一个男爵爵位回来。这可是相当划算了,你为陛下进献是尽臣子本份,却还有如此回报,不错了。”

李璟轻笑,这张承业还真是忠心,给他的礼物他不要,非得拿去给皇帝,还不是白拿,居然还要帮李璟弄个爵位回报。不错,李璟,倒是有些开始觉得这个监军不错了。至少,他也还是为他考虑的。

“十万贯。”李璟开口,“我愿意向皇帝陛下进献十万贯的财物,尽我臣子之本份,还请张监军替我全权负责此事。如何?”

张承业听说李璟愿意拿出十万贯钱的贡品来进贡给皇帝,当即激动不已。连忙大声点头,“这事就包在咱身上,回头立马就办。将军如此忠心耿耿,咱家也不会吝惜美言好语的,定会如实禀报将军的忠心赤胆。”末了还小声的道,“十万贯,咱定给将军换一个子爵回来。”

“应该的,应该的。”李璟轻笑。

张承业得了李璟的承诺,高兴不已的立马就跟着张宏去筹备这十万贯的礼物去了。林威等诸将围着李璟,有些皱眉的道,“这突然派来个宦官做监军,是何意思,莫不是宋节帅信不过我们?”

李璟摇了摇头,“这非宋


状态提示:第238章 监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