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都市现代>乱世栋梁>第八十一章 天团

邺北城,西北角,三台所在的兴圣寺里,楚国皇帝李笠在庭院内设宴。

他和儿子、侄子还有几位主要武官一起,款待前不久自南方而来的“文人墨客”。

这些文人墨客,都是有职务在身的行政官员或者学官。

君臣在这“名胜古迹”里开怀畅饮,又有琴师在一旁弹奏钢琴,现场洋溢着满满的文艺气息。

以邺城三台为背景,李笠被文艺气息包裹着,恍惚间,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文艺皇帝。

邺城三台,主台即大名鼎鼎的铜雀台,于后汉建安年间,曹操所建。

铜雀台直接以邺城城墙为台基,高十丈,有屋一百一间。

之后,曹操在铜雀台南建金虎台,高八丈,有屋一百九十间;

又在铜雀台北建冰井台,也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八间,又有深井数口,储藏大量粮食和煤炭。

三台建成后,和邺城一起,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

期间朝代更替,三台不断修缮、扩建,石赵时,名称也有变更:铜雀改名铜爵,金虎改名金兽。

到了高氏齐国时,高洋在位的天保年间,新一轮改扩建后,三台高度达到十七丈,两台之间相隔二百余尺。

名字也有变动:金凤(铜雀)、圣应(金虎)、崇光(冰井),并以三台为三台宫,有乾象殿。

高湛在位期间,以三台所在宫室为兴圣寺。

宴会渐入佳境,君臣兴致勃勃,文官们轮流即兴作诗,现场十分热闹。

年近六旬的文学大家庾信,看着眼前宏伟的三台,回想曹植所做名篇《铜雀台赋》,心中激动不已。

曹植的《铜雀台赋》,他少年时看过后,当时就对铜雀台神往。

但是,南北相争数百年,他人在江南,除非出使北方,否则无法亲眼看到铜雀台的雄姿。

不过,机会终于来了:梁国大同十一年,也就是二十五年前,庾信出使魏国(东魏),来到魏都邺城。

在邺城,他终于亲眼看到了三台。

却没想到,二十五年后还能故地重游,而此时,邺城,已经是朝廷治下。

当然,现在的朝廷,国号已经不是“梁”,皇帝姓李不姓萧。

此时此刻,坐在上首的皇帝,二十五年前...

二十五年前,大概,李笠还在鄱阳的彭蠡湖里捕鱼吧...

庾信如是想,看了看正和群臣谈笑风生的李笠,百感交集。

如果那年,先帝(萧纲)没有遇刺身亡,身体健康,或许如今依然健在...

或者,皇太子(萧大器)没有伤重去世,庾信觉得,李笠就能得到重用,最后以梁军大将的身份,为朝廷收复河北。

真要是那样,萧纲或者萧大器,现在就坐在三台前,即兴作诗...

想着想着,庾信有些伤感。

比起梁武帝父子,如今的皇帝李笠,基本上对文学不感兴趣,宫廷里不再有频繁的诗会,皇帝很少和官员们吟诗作赋。

皇帝作为个人,对文学不感兴趣,但作为皇帝,却大兴教育。

新朝自实施考试选拔制度以来,各地州学、县学纷纷建立,朝廷投入教育中的资金越来越多。

诸如建康、淮阴、寒山、鄱阳、江陵、湓城、广陵等地,又办“报纸”,以及大量印刷作场,印刷大量文学著作。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文风大盛”,目睹了时代剧变的庾信,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他十五岁就入东宫,作为皇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

后来萧统去世,萧纲为皇太子,庾信继续留在东宫,可以说是萧纲的故交。

时光荏苒,江山已然换了主人,他经历了梁国的辉煌岁月,经历了梁国的夕阳余晖,又目睹了新朝的旭日东升,现在看着三台,百感交集。

至少,李笠念在萧纲的知遇之恩,没有对萧纲的子孙赶尽杀绝。

逊帝还好好地活着,前朝宗室们,在鄱阳过着宁静的生活。

新朝皇帝,对士族们充满敌意,取消一切特权,地必须缴纳赋税,人必须服劳役,或者交钱免役,这让士族们对新朝的不满也汹涌澎湃。

但是,皇帝又提升官员待遇,让那些因为检地、检籍导致收入锐减、开支剧增的官员们,正常的日常生活开支有了保障。

面对手握强兵、软硬兼施的皇帝,以及公平、公正(相对而言)的考试选拔入仕制度,无论士族、寒族,以及各地豪强,都低下了头。

现在,李笠御驾亲征,拿下邺城,河北已成囊中之物,声望如日中天,楚国国内,已经没有人敢明着发牢骚。

因为谁都看到,天下统一,指日可待。

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持续了将近三百年的乱世结束,是多么让人激动的一件事?

很快,轮到庾信做诗,他这一路北上,所见所闻,已经在心中凝聚为文字,如今借着酒劲,信手拈来。

诗体为乐府诗,诗名:燕歌行。

。。。。。。

临时行宫里,喝得醉醺醺的李笠,被薛月嫦和段玉英一左一右架着入寝室,往床而去,赵孟娘则在床边整理。

薛月嫦和段玉英好不容易把李笠送到床边,刚想让他躺下,却被李笠搂着,一起倒在床上。

旁边,赵孟娘见状愣了一下,随后转身向打下手的侍女们挥挥手:回避回避,赶紧回避。

张丽华也在其中,见皇帝搂着两位妃子,气氛变得奇怪,感觉要出什么事,于是脸一红,却听皇帝哼哼起来:

“折


状态提示:第八十一章 天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