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第0819章 千古荒唐,朱至澍竟然死在了野狗嘴里!
眼中就变成了笑话,而朝廷的脸面更是要丢的干净!

更别提蜀王活着的时候有多么倒行逆施,那一份份罪状送到朱由校眼前时朱由校都不敢信这是最具有贤名的仁善蜀王一系!那些苛捐杂税朱由校都不敢去想,更别提强征百姓去给蜀王府服劳役,让百姓去给蜀王挖矿伐木,大灾之年还要百姓八成的租子,大灾之年百姓家里有粮食吗?

临过年了还要百姓交出给蜀王府的年节孝敬,朱至澍可真能想!

这个混账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发出去世人对大明宗室的印象就全毁了!

更别提他还逼反了川蜀的百姓,朝廷这些年来宣扬新政,推行新律,以严刑峻法治天下,让大明天下承平,四海归一。

可蜀王的所作所为,传出去后朝廷的新政,朝廷的律法就成了一个笑话!

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还真能因为百姓就斩了宗室?

这天下到底是大明的天下,朱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朱家的江山,他可以把宗室藩王削爵圈禁,他可以推行新法厚待百姓,他可以推崇军武,他可以改科举,重科技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他朱家的千秋万代。

在这个前提之下,他可以做一切事。

废除旧制,重用新党,全面推行新政,提拔新党官员就是如此,因为老旧官僚已经给大明带来了太多淤毒,唯有推行新政,全面大刀阔斧的变革才能让大明继续强大起来。开国国公可以杀,勋贵集团可以废,科举可以罢,宗室可以圈禁

可这一切都是为了朱家的江山,为了朱家天下

朱由校可以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定去推行新政新法,也可以为了朱家的江山眉头不眨一下将川蜀之地造反的百姓尽数抹去。

大明两京二十四省,五十万百姓一点都不多,

若不是顾忌新党,免得天下动荡舆论沸腾,他早就干脆下旨平叛了。

大军过去,那些造反的百姓还能抵挡不成?

他为何要训练新军,还不是为了训练一支精锐强军可以让大明江山稳固?

而张好古和新党之所以与日党起争执,也是因为大军-旦出动,那必然要百姓流血最后平叛下来,五十万百姓还能剩下多少?

大明江山首先是朱家的,其次才是天下人的。

朱由校察觉到了新党和自己的分歧,但他选择了妥协这也是为了江山稳定。

毕竟他眼下要依靠新党大明大半官员,半数行省总督,尤其是江南中原这精华之地的总督,还有各镇新军,都是新党中人。

下方府县官员,各镇军官也都是新党中人,可以说朱由校如今稳定的帝位,大明眼下的盛世和朝廷的威仪,是新党在支撑。

朱由校早就察觉到了这些,所以他才扶持旧党,让新旧两党保持矛盾,他好稳鱼台,独断乾坤

可朱由校没想到日党不堪,这些勋贵宗室也根不起担子来!

是朱由校非要任用新党年轻人吗?

但凡旧党争点气,朱由校至于现在只有新党可用?此次川蜀之地百姓造反若是按照朱由校的想法,就应当尽数砍了好震慑人心。

昔日里那些贪官污吏违抗朝廷旨意的,哪个不是剥皮充草,满门抄斩?

这些年为了大明江山,为了朝廷的稳固,他杀了多少人?

多少官员被抄家流放,多少大员被满门抄斩?

为了推行新政,各地的地主士绅又被砍了多少?

这杀得人头滚滚才有如今新政推行大半江山,才有大明的天启盛世,完全觉醒了洪武血脉的朱由校根本不在乎杀人,只要江山稳固,杀多少都可以。

那些官更和地主士绅说他是暴君又如何?

学子商人,工人农户,谁不说他是明君圣君?

各地杀得人头滚滚,可大明江山却在繁荣昌盛啊!

贪官污吏违抗朝廷政令都满门抄斩了,百姓造反尽数杀了又如何?

不杀又怎么震慑天下魍魉,怎么让天下人臣服?

大明如今三千八百多万户百姓,五十万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但朱由校还是妥协了,他选择维持自己仁君明君的形象,维持自己在新党官员,在百姓学子眼中的圣君形象,他需要这些人的支持。

所以此次百姓造反只是将涉事官员尽数押解京城砍头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百姓则是只诛首恶就草草了事。

这是妥协,和新党的妥协,和张好古的妥协。

朱由校很敏锐的发现,自己虽然是天下至尊,是皇帝可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了新党如今不仅仅是臂膀,更是一个枷锁。

这个枷锁将朱由校限制在定范围之内,让朱由校无法尽情的施展权柄。

士子读书人、地主勋贵世家门阀和皇室的斗争从西汉一直到现在,从未断绝过,

儒生们用圣人言论给皇帝带上了枷锁镣铐,毕竟皇帝治理天下只能用儒生,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而大明朝,一开始是皇帝乾纲独断,无论是洪武皇帝还是永乐皇帝都是如此,宣宗时期就可以依仗内阁,而到了嘉靖时期,世宗皇帝能把内阁玩的提溜转,让朱由校是佩服无比。

他羡慕可以想砍人就砍人的太祖洪武皇帝,砍得人头滚滚百官勋贵,王公大臣还不是俯首帖耳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那些领兵大将,骄兵悍将又怎么样?该杀不还是杀了。

圣旨一下,开国宰辅李善长死了,开国国公蓝玉死了实权

空相胡惟庸死了。

那才是生杀予夺大权在


状态提示:第0819章 千古荒唐,朱至澍竟然死在了野狗嘴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