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大朙药丸>第160章 因税限额

北京陆续编训了四个师,南京只有一个师。/p

北京四个师编训时,对北京勋戚、世袭武官严防死守,新军与北京勋戚不存在亲密关系;南京一个师,却从勋戚、南京卫所武官家族中选拔合适的兵员,这是本质的区别。/p

南京勋戚、武官家族有人丁在新军服役,而北京勋戚则没有。/p

这样的待遇差距,南京勋戚该不该满足?/p

满足的话,就该有满足的表现;不满足的话,那中枢就有别的应对办法。/p

徐梦麟一席话语,即是提醒,也是警告,同时也是督促。/p

督促南京勋戚珍惜机会,赶紧表态;不要等到马士英就任南直隶巡抚,也不要等到年后北京派一个师南下。/p

到那步田地,南京勋戚就没选择的机会了。/p

南京勋戚该怎么表态?劝进?还是别的?比如发挥姻亲影响力,瓦解沐启元掀起的叛乱。/p

南京勋戚需要时间布置,今年的秋闱乡试也拉开大幕,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摆到吕维面前。/p

各地的学官都已被替换,考试的题目朝野也有默契的会围绕一个‘新’字展开。/p

其实不存在需要重新操作的问题,这个新问题是吕维自己引发的。/p

首先是朝鲜,也会进行乡试,由袁可立主持朝鲜乡试,选拔朝鲜籍贯的举人;究竟要给多少名额?/p

吕维给了朝鲜每年三百举人,每科三十的进士名额……由此引发了朝中关于各省举人、进士选拔限额的讨论。/p

大明自南向北统一天下,南方大开发后文风鼎盛士民殷富,所以南方文人是官场主力军。/p

可朝野普遍认为是汉末得道的仙人……那么汉末时,南方荒芜,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巴蜀、荆楚地区才是精华之地,那么仙人对这些地方的认同感会更高,出身这些地方的可能远远高于吴越、闽粤地区。/p

围绕吕维不可捉摸的‘出身籍贯’,朝野北方籍贯的官员普遍有一种心理优势。在乡试这种关系当今、未来的十字路口,北方籍贯的官员借口朝鲜举人、进士名额限定一事做文章,主张对各省的科考选士工作一视同仁。/p

众所周知,北京籍贯在科考时很占便宜的。/p

这年头也是这样的,北直隶地区的乡试,选士名额就远远高于各省;其他地方是一百个秀才才能中一个举人,北直隶可能是五十个秀才里中一个。冒籍北直隶参考,中举的可能性大增,增加两三倍。/p

对江西这样的地狱考场的考生来说,拥有北直隶籍贯就像作弊器一样。/p

再说党争始终争斗个没完没了,就是科考大省出来的官员前仆后继、抱团争抢最紧缺的资源……官位资源的一场无底线斗争。你干掉这一批官员,每次科举对方依旧有新鲜血液加入,受迫于严峻形势,新进士抱团战斗的趋势也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没有底线。/p

所以从科举源头上打压数量优势的南方士人,从根源上掐住‘东林党’补血的血管,就能很好的遏制党争现象,避免一家独大。/p

可怎么限制名额?/p

总得有个让各处心服口服的标准来,北方官员见吕维最关心税务、户口、军队,就围绕税务展开讨论,认为纳税多的地方就该多一些名额,纳税少、不纳税的地方,名额就该少。展开讨论……偷税漏税的地方,就该取消当年的名额,以示惩戒。/p

原来他们是不敢这么讨论的,松江府、苏州府两个府上缴的税,比河南一个省还要高……真这么讨论,河南士人得急的跳脚。/p

松江府、苏州府是支持东吴王张士诚的老根据地,西吴王朱元璋赢了,自然要狠狠惩戒支持张士诚的东吴地区。所以这两个府施行的是重税,每年税收高于河南。/p

并不是说两个府的税收总量超过河南,是起运部分超过河南;河南这么大一个省要供养藩王,要维修河道,所以每年税收的大头是存留,是花在了地方度支。/p

对中枢、对户部来说,地方存留多少与户部有啥关系?/p

户部、中枢看的是地方起运的税收,这才是中枢能控制的财政,所以苏沪地区起运的税收高于河南,就显得苏沪地区很重要。/p

洪武时期一年收两千八百九十万多万石,浙江一省二百七十五万石,苏州府就有二百八十一万石,松江府有一百二十一万石,常州府有五十万石。/p

朝廷也知税赋过重,江南士人当政后,陆续采用折银这种办法,将东吴地区的税赋压了下来。/p

现在吕维重新厘清田税,按着田亩数量起税,河南一省有田七十四万顷,松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加在一起才二十万顷。/p

革除藩王后,按照现在的税制,河南一省田税几乎是松江三府的四倍,那么河南取士的名额就得按比例来算,理应比三府多三倍半!/p

将税收与取士名额、比例绑定,也有激励地方积极纳税的好处……特别是江南士民、官员积极反对南京设立新军第五师的情况下,北方士民、官员提倡的取士名额与纳税数额绑定的说法……让吕维好感大增,也没深想这道政策的改变会引发多大的动荡。/p

他这里都同意了,张嫣更不会阻挠,朝中公卿奉承吕维还来不及,有几个敢阻挠、违背?/p

刚入阁的礼部尚书温体仁是浙江人,可他是个异类,将这条政策详细化。/p

根据每个县的税收,规定了每个县每年可以考中


状态提示:第160章 因税限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