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仙侠修真>无敌铁军>173认识自己的力量

大晋的三十万骑兵一马当先,向北进攻。在每只骑兵的后面,缘边的边民都组成了自愿军,每只军队大概有五万人,一共也是30万军队,不过这些军队都是步兵。

匈奴的行为激怒了大晋的军民,他们发誓一定要为王安报仇。大晋骑兵第一军很快就包围了一个匈奴的部落,这只部落大概有一万人左右,大晋的军队发出了号令:“我们不杀老弱妇孺,请你们的军队出来,与我们决一死战”,这个部落犹豫的半刻钟的时间,走出了一只大概只有1000多人的男丁组成的军队,但是这只军队实在有点让人看着伤心。14岁的孩子是这只军队的主力,但是只有200人,剩下十一二岁,七仈jiu岁的士兵也不少,还有的士兵岁数很大,都有六七十岁了,出战的时刻还拄着拐棍。

一个将军模样的人不断的向大晋喊话,大晋的翻译把喊话的内容翻译过来就是:“希望大晋的军队击败我们之后,不要为难我们的妇孺”,大晋士兵心道什么是击败,简直可以称为屠杀。这些年每当匈奴入侵的时刻,匈奴总是屠杀大晋的老弱妇孺,但是王安在反击匈奴的时候,一直教导士兵,不要屠杀匈奴的老弱妇孺,不要杀害放下武器的匈奴士兵,士兵一再问王安:“为什么”,王安则是告述他:“没有为什么,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因为你们是中国人”。

大晋的士兵最终放弃了攻击这只匈奴的军队,然后继续向北前进。匈奴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很快,他们又被另外一只步兵包围了。这只步兵明显是民兵,身上的盔甲都不统一,但是他们面目刚毅,对敌态度坚决。

匈奴的老的老,小的小的军队再次出来,他们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他们自然知道这些人是大晋边民,每个人几乎都有亲人死在匈奴的手里,如果说谁对匈奴嘴仇恨,那么无疑是这只边民的军队了。

匈奴军队的带队再次向大晋喊话,希望你们放过我们的老弱妇孺,我们可以任由你们屠杀。大晋的边民看了一下,然后立即撤退了。匈奴面面相觑,不知道大晋的军队是怎么想的。这时一个大晋的士兵给这些匈奴带来了一句话,我们不想欺负弱小,我们不想乱杀无辜,但是哪一天你们敢入侵中原,那么不死不休。匈奴的士兵看着大晋的军队,士兵都流下了眼泪,他们心中有感动,同时他们现在也不明白这只在匈奴看来身体柔弱的士兵,心灵为何如此强大。

大晋军队攻入草原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匈奴,他们自己盘算了一下,无论如何,在正面作战也挡不住这只大晋的军队。匈奴做出了将老小转移的决定。在广阔的草原上,很多的部落的老小,正在向北方转移,他们虽然是游牧民族,迁徙本是常事,但是现在的迁徙是另外一件事了,他们是大晋的军队逼得迁徙。

匈奴的老小心中不是滋味,想不到一向被他们小看的大晋士兵,居然把他们逼的狼狈撤退。

他们想起了琪格对他们说的话:“大晋的人民并不弱小,只是不喜欢战争,一旦我们激怒这个巨人,那么他一定会展现自己伟大的力量,到时就是我们匈奴的末i了”。

草原上到处都是背井离乡的匈奴百姓,他们一听到哪里有大晋军队打来的消息后,立即逃跑,他们被大晋追得狼狈异常。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匈奴居然有如此狼狈的一天,而这些都是一个叫王安的文弱书生还有他的战友们打下的基础。

王安被匈奴杀死了,但是匈奴的举动激怒了大晋,大晋的军队动员了空前强大的军力,杀入了草原,为王安报仇。

现在最为忙碌的是大晋的户部,这么多的军队杀入了匈奴,后勤是个沉重的负担。本来这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由于王安一直在为着打击匈奴做准备,在边境上存储了巨大数量的粮食,而边境这几年有也获得了丰收,打进匈奴的志愿军粮食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匈奴的老小一片悲戚之se,但是匈奴的单于却是兴高采烈,在他看来现在匈奴可以集中全部力量,各个击破大晋的军队,大晋的军队彼此相隔遥远,一路受敌,其他路军队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无法在短期赶过来。

匈奴准备集中27万匈奴军队,攻击大晋的第一军,然后是第二军,然后是第三军,依此下去,消灭大晋的军队,如果他将这些匈奴的军队消灭了,那么大晋的jing锐力量,王安多年经营积攒下的家底也会全部打光,到了那时匈奴的力量就会强过大晋的军队。

匈奴单于嘲笑着大晋的军队,心道大晋奉为宝典的《孙子兵法》有言:“将不可因怒兴师,王不可因怒而致战”大晋的军队却没有遵守。

匈奴单于继续心道如果王安活着,他绝对不会做出如此莽撞的举动,王安就像一条毒蛇,不断的忍耐,直到寻找到机会发动致命一击。

匈奴仿佛看到了匈奴复兴的时刻,仿佛看到了未来自己成为了名垂青史的伟大帝王。他们希望大晋再次臣服,向他们派来使节,跪在大匈奴单于的脚下,祈求他的哀怜,祈求他不要再危害大晋的边疆。他仿佛看到了大晋使节露出了谄媚的微笑,还带来了丰厚的财物,美丽的少女。

可是匈奴的单于美梦没有做多久,原来他调集左贤王(单于新封的左贤王,不是琪格)的五万军队,在来的路上遇到了大晋的骑兵第六军,双方顿时立即开始交手,结果匈奴的军队居然不是对


状态提示:173认识自己的力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