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仙侠修真>空间之黛玉嫁到>第一百四十七章 无题

有了墨云昊这个小家伙,墨璟天和黛玉夫妻俩在太上皇那里明显更能说得上话了。具体表现在,以前黛玉和墨璟天去太上皇那里例行的请安,一般都是能免则免,如今则不然,太上皇每次都要问几句小皇孙如何如何,埋怨他们不把皇孙抱过来给他看。如果哪天黛玉把墨云昊也带过去的话,太上皇看她的脸色就更好,抱着小家伙就不撒手了。

同样的情况还会发生在皇后的凤仪宫。不过皇后一向对黛玉都不错,在有了这个小皇孙之后更是喜欢黛玉了,从来没有提过什么让墨璟天纳侧妃之类的话。皇上也是如此。不过皇上到底不能像皇后这样常常见到皇长孙的,毕竟孩子还是母亲带得多,黛玉就常常会带着孩子去给皇后请安,于是皇后每次见到皇孙就会抱着逗一会儿,但是皇上却没有这个机会了,只能是在请安的时候过去还能有机会看到,或者干脆派人去把小皇孙接到大明宫玩一会儿再送回东宫。

不得不说的是,自从这个小皇孙落地,东宫里更需要加强防备了。黛玉已经在恢复了之后立刻对东宫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这一次清洗除了皇帝皇后还有太上皇的人手,其他人的钉子全部都被清了出去,在这其中,有淑妃的人、静嫔的人,还有贵太妃的人。

有淑妃的人不奇怪,甚至有贵太妃的人也不奇怪,但是静嫔,就有些出乎意料了。

静嫔是一个人如其名的人,从潜邸的时候,她就一直是一个人安居一隅,进了宫之后,也从来没给皇后找过什么麻烦,不像是淑妃等人,野心早已浮于表面。她是一个安静得近乎不存在的人,若不是她给皇上生了一个公主,还是大公主,如今虽然只有七岁,却是皇上存活下来的第一个女儿,皇上也因此对她有几分另眼相看的话,或许后宫众人早已忘了她的存在。这其中就包括黛玉。

黛玉进宫有一年了,对静嫔却还是没有什么印象。要知道黛玉可是在今上未曾登基之前就去过几次雍王府的,对当今皇上的后院也早就认了个脸熟,但是对这个静嫔却一直没什么印象,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手段。而原本黛玉都没注意到的问题,如今也开始关注了。

皇上的后宫不算繁盛,算上皇后如今能当得一宫主位的,也不过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这其中就包括了静嫔。要说她的位份不算高,六嫔之一,若是在太上皇的后宫里真是不够瞧的,但是如今的后宫里,地位在她之上的只有皇后,还有生了一子一女的淑妃和只生了一个儿子的齐妃,剩下的就是和她同级的通嫔、定嫔,剩下的就只是贵人了。因此,说起来静嫔地位不算低,但是黛玉却至今对她没什么印象,这不得不说不是个正常现象。

之前黛玉没有引起注意,忽视了这么久。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黛玉自然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她不得不对这个静嫔提起警惕。只因静嫔若只是默默无闻就罢了,黛玉也不会与她一个无**无子又不找自己麻烦的人计较什么。可是自从黛玉在东宫里清洗出了静嫔的人之后,她不得不对静嫔提起警惕了。只因静嫔放的这个钉子在东宫里正是伺候小家伙墨云昊的。

这个丫头叫桃儿,名字没什么说的,但是她那一手刺绣的功夫确实少有人能及。就是黛玉身边学刺绣学得最好的两个雪鹰和雪鹭都及不上。也正是因为此,黛玉让人查了这个人历史还算清白之后,就决定把她放在墨云昊房里做一个针线上人,毕竟小孩子长得快,一天一个样子,可能刚做的衣服等到要穿的时候就不能穿了。但是墨云昊作为宫里地位最高的几位共同的**儿,也不可能像寻常人家那样拾别人穿过的旧衣,那就需要有手头快的人不停地赶做衣服了,而桃儿也就因此入了黛玉的眼睛,才想把她安排在墨云昊身边。万万没想到,她竟是静嫔的人。

黛玉有些想不通,静嫔到底有什么目的?她只有一个女儿,以后会嫁出去,说到底与东宫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东宫好不好,都与她没什么冲突,而且她也无**,看起来也不是图谋以后的,毕竟她存心淡化自己在后宫的存在感,就连皇上对她也没有什么另眼相看的,家世更是没有什么能说的,怎么说都应该与东宫井水不犯河水才是。

可是这个桃儿却是在黛玉嫁过来之后才来到东宫的,莫非,是与林家有关?可是在黛玉印象里,林家与静嫔的娘家并没有什么交集。若是贾敏能进宫还好,偏偏如今贾敏怀相也不太好,也快到了要分娩的时候了,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进不了宫,黛玉又不是能随便出去的。太子妃就是这点不好,不自由。别的皇子妃在皇子到了年纪就在宫外开衙建府了,虽说不能常常回娘家,到底自由得多。她就不行了,出一趟宫可不容易。想到这事也不能瞒着墨璟天,就在墨璟天回来的时候说了。

墨璟天听了沉默了半晌,也想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就决定去问皇后。反正他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夫妻两个人是没有得罪过静嫔的,那么唯二的解释就是,要么是皇后或者林家以前得罪过静嫔或者静嫔家里,要么就是,静嫔并不是真的像表面上那般与世无争,只是野心都被她隐藏得很好,若不是黛玉为了墨云昊小家伙的安全突然清洗东宫,至今还发现不了。

不管是哪个原因,他们都没必要瞒着皇后,因为不管到什么时候,他们都是一条线上的。

夫妻俩一起去了一趟凤仪宫,回来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七章 无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