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青春校园>官僚>第六十六章 两本账
罢,红玉书记亲自给刘景江打了电话,请他过来一下。

不一会,市纪委书记李景江就过来了,看过烟厂的材料以后。道:“晨阳市长,郧南烟厂的情况,确实很复杂。”

……

从红玉书记那里出来,胡晨阳对王均道:“你跟郧南县的吴副县长联系一下,请他到市里来一趟。”

“好。”

一个多小时后,郧南县的吴副县长赶到了胡晨阳办公室。

胡晨阳道:“老吴,把你请来,是想了解郧南烟厂的一些情况。”

吴副县长道:“好,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胡晨阳点点头:“谢谢。烟厂职工告状的事。你了解吧?”

吴副县长道:“这是个老问题了。”

“恩,你怎么看待烟厂‘二本账’的问题?”

“怎么说呢?”吴副县长道,“胡市长,我说实话,地方小烟厂。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是一个怪胎。就不大可能规范操作。”

“恩,地方利益。”

“对啊,地方利益。当初县里为什么要上这个小烟厂?就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嘛,我们郧南的烟叶质量很好,很适合生产中、高档烟,当时,县里想,我们有这么好的烟叶,钱都让外地的烟厂赚走了,干嘛我们不搞个自己的烟厂?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市里的支持,烟厂就搞起来了,不但搞起来了,我们还想方设法搞到了年产2万箱的生产指标,不要小看这2万箱指标,它标志着郧南烟厂是得到了国家烟草局认可的,而这2万箱指标,就是陶大军弄来的,说陶大军是烟厂的第一功臣,并不过份。”

说到这里,吴副县长看了胡晨阳一眼,道:“胡市长,那天,我们听你讲了庐阳市井冈山烟厂的故事,我感触特别深,你们那个井冈山烟厂,当时的指标,也只有5万箱,对吧?实际生产能力,恐怕15万箱也不止吧?郧南烟厂也是这样,实际生产能力也达到了10万箱,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市里、省里也是知道的,郧南是个贫困县,郧南的财政收入上去了,市里、省里也可以减少一点对郧南县的财政补贴嘛,所以,郧南烟厂搞二本账,瞒报产量偷税漏税,这二个问题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都是为了县里的利益,县里的利益,也就是大家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全县人民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陶大军有什么责任?是县里让他这样干的。烟厂的职工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可以理解,不过,要拿这个问题告倒陶大军,肯定告不倒,这个责任,县里是肯定要为他承担的。”

胡晨阳点点头,吴副县长的话和此前王均的分析,都是有道理的,郧南烟厂就是体制下的一个“怪胎”。

“再说烟草公司的房子问题,”吴副县长道,“烟草公司是集资建房了,但是,建起来的房子其实也不全是烟草公司的人住,也不光是烟厂的几个厂长一人搞了一套房子,当时,县里新调来的没房子的几个领导,包括当时的县委书记,也都分到了一套,如果要处理。光处理陶大军几个人,他们会服气吗?再说,陶大军他们把郧南烟厂发展到年产10万箱的规模,对郧南县是有突出贡献的,县里应该奖励他们,给他们一套宿舍,可以看作是对他们的奖励,只是,县里没钱,等于是县里拿烟厂的钱奖励烟厂领导。”

之后,吴副县长又分别解释了走私设备问题、投资决策失误问题,这些问题,说问题也是问题,有违纪违规的问题,也有决策失误的问题,但都不能简单定性为“严重*”。

吴副县长道:“陶大军是一个能人,是有突出贡献的人,县里比较看重他,有些事,也比较迁就他,加上陶大军这个人性格也比较有特点,说话不大注意,有些骄横,独断专行,厂里有些干部职工不买他的账,受到他的打压,告他的状,说到底,陶大军是国有企业的干部,还不能拿烟厂那些告状的职工怎么样,如果是私有企业,那就简单了,把那些人开除了,就完事了,有什么好告的?”

吴副县长还告诉胡晨阳:市里、省里都有领导很欣赏陶大军这个人,省里有位领导曾经还提议让陶大军当市里的工业副市长,就是因为陶大军有些缺点,加上烟厂内部干部职工告状,这事才放下了。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 两本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