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青春校园>官僚>第一百三十九章 政治财富下
上。

冯建标道:“老爷子对晨阳评价很高,建初也说了,晨阳比正霖要强。”

伍延安道:“也不能说晨阳比正霖强,各有所长吧。”

冯建标道:“强就是强。再说,以我们两家的关系,晨阳进步快,我们也高兴。正平、正霖,还有二丫,他们是冯家的晚辈,也是伍家的晚辈;同样。青青、伍钢、伍信、伍诚,还有树军、晨阳他们,是伍家的晚辈,也是冯家的晚辈。”

伍太行道:“建标说得好,我们这些人都差不多了,真心希望后辈们还能象老一辈那样,多来往啊。”

这时的伍太行,已经退下来了,加上他妻子力主贴近冯家。所以,他对冯家的态度,比以前有了转变,明显有些讨好冯家的意思了。

对老大的变化,伍延安也是心知肚明,但也没办法。冯家确实强势,这几年,主动贴近冯家的人。多了去了。

不过,伍延安最佩服的人,是乔光荣,他听乔光荣的。

乔光荣没有出席冯家的赠书活动,却很是认真地阅读了此书,看到书中的《后记》部分,乔光荣内心极为恼怒:冯家到了这个时候,也没忘了把冯伍两家拴在一起啊。

恼怒归恼怒,也没什么好办法,总不能发个声明。说没有这回事。

乔光荣给胡晨阳打了电话,要求胡晨阳去书店尽快找到冯老爷子的回忆录,还说:“这本书一定要好好读。要细读,读完了,我们再来交流一些看法。”

这个时候的乔光荣,对胡晨阳已经是越来越满意了,语气上都客气了许多,用上了“交流”这个词。

胡晨阳对乔光荣却依然是恭敬得很,道:“好,我一定细读。”

买书的事,胡晨阳交待王均去办,王均一个电话打给新华书店,书店总经理亲自将书送过来了。

胡晨阳拿到书后,熬夜把整本书都看完了,收获不小,感觉书中“干货”真是不少!

比如,有一年,冯老爷子访问美国,参观波音公司,看到停机坪上只有二架飞机,正在交货。冯老问:这二贺飞机一交货,你们岂不是断货了?美方回答:我们是定单生产,卖出多少生产多少,避免积压资金。冯老当即道:“看看,这才是真正的计划经济啊,谁说资本主义就不讲计划?”此语博得一片掌声。

胡晨阳觉得,此处确实应该有掌声,冯老爷子的发问,原本暴露了某种无知,但后来机智的转了个弯子,不但化解了尴尬,还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新颖的观点: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这个确实是一种政治智慧。

书中多次涉及党内高层,比如,老爷子写到,从50、60年代开始,就有些高级干部喜欢摸主席的脉博,主席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谁要是写文章、发言得到了主席的认可,马上就有人找他“取经”,连总理的秘书都干过这事。

这段记述,真实的让人无语。

还有: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自己也会犯错误,“我是中央主席,都有我的份。”“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等等。但是,主席有错误,他自己讲可以,别人讲,就不大听得进去了。即便是“自我批评”,也是在中央会议上,而不会向全党、全国公开,主席的名言是:“历史上下罪已诏的皇帝,没有不下台的。”

这也让胡晨阳有一个感觉:冯老爷子似乎对主席有怨气啊?

这又让胡晨阳联想到冯家老二大唱革命歌曲了,冯家老二的表现,给人的印象,他是要重新高举大旗的意思啊?

这是父子间的政见不同?“各唱各的调,各行各的道”?

胡晨阳没时间多想,一下也想不清,只能存疑。

几天后,乔光荣再次给胡晨阳打来电话,询问他有没看过冯老爷子写的回忆录?

“粗看了一遍,还没来得及细读。”胡晨阳老老实实回答。

“恩,有什么体会?”乔光荣问。

胡晨阳道:“我感觉,冯老爷子对主席是有怨气的?虽然表面上他没有一句攻击主席的话,但他举的事例,给了我这种印象?”

乔光荣道:“是这样的,他当然有怨气,主席当年掰着手指头点了几个人的名字,不能重用,他是其中一个。”

“哦。”胡晨阳暗自惊异:原来如此。

乔光荣又问:“还有什么体会?”

胡晨阳道:“以前,老是觉得,建国以后,我们在经济发展中犯了很多错误,失去了发展机会,有些做法甚至很愚蠢。看了这本书,觉得当时也是不容易,毕竟,我们国家当时所处的环境就那样,底子太薄,外部封锁,天灾*一起来,但是,即使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党还是有一批懂经济的能人。”

“对。”乔光荣道,“你说的这批能人,以总理为代表,当然,冯老爷子也算一个。有人会觉得奇怪,我们党的那些高层领导,以前都是打仗出身,建国以后,他们怎么那么快就成为了管理经济工作的能手?其实,有一个历史细节很重要,东北大部早在49年建国前就被我党掌控了,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也是得到了苏联专家指导的,我们党在东北已经取得了发展经验,也积累和准备了大批干部,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大批干部南下。”

胡晨阳也是一点就通:“是这样。冯老爷子就在东北工作过。”

乔光荣道:“还有一个东北王高麻子,那也是个懂经济的,而且,跟伍老爷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九章 政治财富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