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科幻未来>战争之父>第三百八十五章 水下搏杀(三)

美军的调动对于陆扬来说是不设防的,这一点陆扬相信乔治华森不会不知道。既然乔治华森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派出了十二艘鳐式超级潜艇对上鱼龙,而且空中两个中队的直升机和最主流的er系列电子预警机辅助。

如此超强的实力布置之外,竟然还要命令东北方向而来的芝加哥号快速潜艇部队谨慎前进,布下防守阵型严阵以待。这种现象,不仅是因为美军对鱼龙忌惮,更说明了他们是有目的的态势。

“就靠这些能对付我们的鱼龙?”陆扬着实有些不相信。

陆扬并不知道乔治华森亲自率队,也不知道那架看上去与美军主流一般无二的er电子预警机配置了美军最先进的深水搜索声呐设备和相控阵雷达,可以全天候监控两千米深的水下和所有大气层乃至地球低轨道以内的飞行器,而且他还不知道,此时正有一家高速专机正从拉斯维加斯外的无垠沙漠中起飞,以魔影飞机的速度冲出大气层,向库耶兹曼群岛飞来。

这架飞行器形状非常特殊,如一只雷鸟,流线型的外表,拥有类似于科幻电影中、宇宙穿梭机的外廓,是美国宇航局研发出来、用于火星探测的穿梭机,其速度可以达到第五宇宙速度,并且适应于高磁、高温、高寒和深水等等恶劣环境。

这种飞行器始于上世纪美国人第一次登月行动之后,原因是在那次登月中,美国宇航员发现了一艘未知世界抛下的小型穿梭机遗骸。经过美国人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多次登月行动后,终于将这架飞行器拆解后运回了地球,并在本世纪初成功地在拉斯维加斯外的沙漠基地中重新组装起来。又通过了五十多年成千上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终于仿制出雷鸟一代飞行器。

但是这种飞行器不具备与之能同级匹配的攻击武器(原飞行器上的武器系统已经彻底损坏,那种技术时人类无法了解的,就算是经过了快一百年的研究,美国人也没有将其复原。只能配上目前最先进的粒子武器,聊表安慰),她拥有一种神奇的屏蔽场,可以真正地不被现今全世界最先进的雷达系统发现。做到了真正的隐形。

而且,雷鸟一代的发动机是模仿原飞行器的推进系统,其飞行速度超越了人类技术的极致。

因为材料和现代技术的限制,根本达不到原飞行器各方面性能的万分之一。但就如此,如果其在地球上露头。将彻底震撼人类,而且也将彻底改写人类的科技发展进程。

这项技术是美国人的最高机密,外界仅有不到十个人知道它的存在。不到万不得已,美国人是绝对不会将其公之于众。

乔治华森便是着十个人之一,而且作为现在修复工程的总指挥,他对其了解甚多,而且在穿梭机上,有一件更加震惊世界的东东,那才是乔治华森真正的依仗。有了它,他就不惧鱼龙的速度。轻松捕捉到鱼龙。

这些东西除了乔治华森之外,没有人知道,陆扬更加不知道。

陆扬现在的着眼点不在鱼龙身上,那是他引开美国海军注意力的宝器,他的目的就是要杀出库耶兹曼群岛。

现在,鳐式潜艇中队离开了,能对曼哈顿号造成威胁的就是第七舰队在桑德兰军港驻留的重型航母上的美军八十架f16d战斗机、十六架f32vx攻击机和两架b5系列轰炸机。

库耶兹曼上空的飞机大战中,八十架战斗机已经被击落了四十三架,现在剩余的三十七架。因为俄罗斯人的攻击,在库耶兹曼的中美空战之后。三十七架超音速战斗机全部被调往珍珠岛北部的海域,成为增援美军陆基战斗机群的力量;十六架攻击机、两架b5系列轰炸机是对陆基和海面舰船的主要力量,但是曼哈顿号有足够多的防空导弹,是f32vx和b5的克星。在没有足够的电子预警措施之前,美军绝不想动用攻击机劲儿b5轰炸机发动对曼哈顿号的攻击。

除此之外,现在还没有动用攻击机和轰炸机的原因是中国方面的超级航母舰队已经逼近库耶兹曼群岛八百公里,而且在空中有两个飞行中队的隐形超音速战机在太平洋上巡航,并未彻底退出库耶兹曼海域。另外,中国方面有四架幻龙三代战机正在大气层外监视运行。以其高速度性能,只需要三分钟便可到达战场。而美军的魔影战机损失较大,在俄罗斯人参与下,在没有十足的拼命底气和绝对的力量时,绝不会动用空中力量对曼哈顿号实行毁灭性打击。

这一点,陆扬还是看的很清楚的。同样,他也不敢命令幻龙和巡视的两个战斗机中队过早地投入战斗,那样只能逼着美国人采取鱼死网破的做法,不顾一切地发动攻击。

如果是那样的话,形势失控,复杂程度绝非事前可以预计得到的,美军做为第一强人类军队,根本不是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到时曼哈顿号能否保得住,那就难说了。

陆扬和乔治华森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两人都迟迟没有下决心发动更大范围的攻击。他们哟与这共同的想法,要把战斗的威力和范围压缩到最小的程度,为彼此的国家降低损失。

在来库耶兹曼岛之前,陆扬详细研究过这片海域,知道这二十几个岛屿组成的群岛有三个是火山岛。

海域最南端的德亚噜噜岛火山爆发最频繁,平均每五年都有一次爆发。可能是爆发频繁的缘故,火山爆发的威力最小,岩浆连本岛都漫及不了,但仍有一些岩浆灌入海水中,填塞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五章 水下搏杀(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