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哈!杜秀青心里想,这人八成是生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地富反坏右之一家庭的吧?怎么取这么个名字。“你好万总!我们今天都是学生,是来学习取经的,请万总不吝赐教啊!”杜秀青说。万良民在侧前方带路,把一行人领进他的工厂,大家换上无菌服全副武装后进入车间开始参观。这是一个以加工花生为主的企业。全套的花生加工机械,流水作业,工人都在流水线上,穿着统一的厂服,佩戴者口罩和帽子,全副武装。光是花生的拨壳清洗车间,就是一个很大的车间,从车间的这头走到那头,估计都要十几分钟。车间里只有机器的轰鸣声,工人就像机器一样,站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机械地操作。再来到另外一个车间,压榨车间。消费者都知道花生油好吃,营养也丰富,但是对于花生油的制作流程却很少有人知道。杜秀青也是第一次进入这样的生产车间。精挑细选出来的花生仁,进入专业的生产线上,经过各道流程之后,再变成色泽金黄透明的花生油。“我们的花生全部是本地的优质花生,黄土地上产出的红皮花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万良民介绍说,“依托本地资源,创造自主品牌,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定位。当初我决定来到下林投资的初衷,就是看中下林这里的本地资源,一大片的黄土地,全部种的都是花生,这样好的原材料基地,是我看中下林的原因。目前,我们已经在更好地和农户结合,优化花生品种,实行农产品特供。我们公司生产的万达喜牌纯正花生油,很大一部分是专供国家运动员的。”难怪市面上很少看到“万达喜”牌的花生油,没想到下林还有这样的企业。杜秀青不免对身边的万总刮目相看了。听这个万良民的口音,好像也不是老广老港什么的,似乎就是本地人。“万总,听您的口音,应该就是我们龙江人吧?”杜秀青笑着问道。“呵呵,不瞒杜书记,我就是个土鳖子,在外面混了十几年,现在又潜回来了!”万良民笑着说,“我们村里人都说我是‘胡汉三’又回来了。”“哈哈……”大家被万良民的话给逗乐了。“万总是个奇才,”陈利浩说道,“当年万总家里是地主,家产被分掉,土地被没收,全家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万总从小少爷一下子变成了地主崽子,是被专政的对象。改革开放后,这个地主崽子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胆子大,第一个跑到广东深圳去闯世界,结果捞到了大鱼,现在回来支持家乡发展建设,我们都很感谢他啊,如果下林多有一些像万总这样的企业家,把家乡的发展牢记在心里,那我们这些人就可以放宽心了。”“呵呵,是陈书记英明,给我们企业提供了这么好的投资环境,所以,我应该感谢陈书记,感谢你们这些一心一意为我们服务的公务人员。说实话,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投资,获得利润是第一位的,没有利润,其他一切无从谈起。但是,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能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好的效益,这就是企业的价值,也就是我们说的,实现共同富裕。”万良民笑呵呵地说道。万良民的话给了杜秀青很大的启发。说到招商引资,好像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走出去,请外来的和尚。总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其实,像万良民这样本土走出去的老板,在外面积累到第一桶金,现在正是回家创业的好时机。余河像万良民这样的人才,也应该是大有人在。为何不在这方面下工夫呢?本书 l/book/31/31036/index.l


状态提示:38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