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网络游戏>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五百三十三章·再下一省”

我认为,与战胜敌人的人相比,战胜yù_wàng的人更加勇敢。

——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美因茨部落的两万五千大军,其质量可就不是昔日的诺里库姆蛮族军队和波海姆蛮族军队可以比拟的了,那可是真正的蛮族正规大军了,也是兵种明确战力强悍的精锐之师!

在入侵阿格里狄古马特地区之前,弗拉维斯就已经派人调查清楚了美因茨部落的军队了;美因茨部落的这两万五千大军中,真正的核心战力只有一万人,都是由战斗力极为强悍的日耳曼精锐斧头兵和日耳曼贵族骑兵组成的精锐部队,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日耳曼夜袭团战士。

日耳曼精锐斧头兵和日耳曼贵族骑兵,顾名思义就知道是什么样的部队了;至于数量不多战斗力却同样强悍的日耳曼夜袭团,那就是另外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了。

当年高卢蛮族入侵日耳曼蛮族的时候,高卢蛮族数量庞大的军队打的日耳曼蛮族根本无力招架;除了采用极为无奈的全民战争手段以外,日耳曼蛮族还经常使用夜间偷袭的办法来对付高卢蛮族的军队,以有效的打击高卢蛮族的将士们。

因为高卢蛮族军队的将士们,根本就没有夜间作战的习惯,也没有在夜间防备敌人的习惯;所以,日耳曼蛮族军队的首领们,就利用高卢蛮族军队的这一缺点,屡次使用精锐的日耳曼战士在夜间偷袭高卢蛮族的军队,并都获得了不俗的战绩。

慢慢地这些临时被组建起来的精锐战士们,就正式被组建成为了专门的夜袭部队,也就是所谓的日耳曼夜袭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耳曼夜袭团是日耳曼蛮族在七年战争中抵抗高卢蛮族军队入侵的主力大军,也是日耳曼蛮族中功勋卓著的荣誉部队。

在荣誉部队方面,蛮族人就比文明国度的人要务实多了;只有战斗力强悍且功勋卓著的部队,在蛮族人的世界中才会被当作荣誉部队,也就是说,这个日耳曼夜袭团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

大约五千人左右的日耳曼精锐斧头兵和五千人左右的日耳曼贵族骑兵,再加上数百人规模的日耳曼夜袭团,这就是美因茨部落两万五千大军中最为核心的战斗力了。

而剩下的一万五千大军中,充当绝对主力的自然就是日耳曼蛮族最常用的日耳曼长枪兵和日耳曼斧头兵了;这两者的数量加起来也超过了一万之众,最后剩下的那两三千人就是美因茨部落的精锐弓箭手部队和狂热战士部队了。

仅从战斗力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日耳曼蛮族的精锐弓箭手部队虽然比不上高卢蛮族的森林猎手部队,但也世界上最顶级的弓箭手部队之一了;其强大的攻击力绝对不亚于那些战斗力强悍的精锐斧头兵和贵族骑兵,甚至犹有过之。

但是,日耳曼蛮族在与高卢蛮族决战的时候,日耳曼精锐弓箭手部队在战斗中被敌人的森林猎手压制的太惨了,让日耳曼蛮族的七大部落都对这支日耳曼蛮族的弓箭手部队充满了不信任。

更为重要的是,在崇尚ròu_tǐ搏杀的蛮族世界中,弓箭的最大价值只是在于打猎而已,而不是与敌人战斗;最起码,在高卢蛮族、西班牙蛮族、日耳曼蛮族的世界中,弓箭手就是没有价值的。

原本美因茨部落还有着为数不少的日耳曼女战士的,其数量规模怎么说也有五千之众;这也是日耳曼蛮族部落的传统,为了纪念日耳曼女战士在当初抵抗高卢蛮族入侵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每一个日耳曼蛮族的部落都会组建一支日耳曼女战士部队。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日耳曼女战士部队的存在慢慢的就变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了;一旦失去了民族生死存亡危机的威胁以后,男权社会的日耳曼蛮族男人们还会让女人走上战场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在欧多瓦卡出征的军队中,自然只有两万五千美因茨部落的军队;至于那些象征性存在的日耳曼女战士,她们的职责只是名义上的维系美因茨部落的稳定与内部团结而已。

浩浩荡荡向前进军的尤利乌斯家族大军,与气势汹汹迎面而来的美因茨部落大军;双方之间的战斗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只要两军见到了对方以后,真正的战斗也就正式开始了。

相比于弗拉维斯的直接率军进攻,凯撒的战争准备就做的更为完善了;在没有接到弗拉维斯的进攻命令之前,凯撒就将三个军团的辅助军团将士,除一千五百名高卢骑兵以外,其他六千名将士全部派遣到了波海姆地区的各个城镇进行驻守,以确保大军离开以后波海姆地区的稳定。

毕竟波海姆地区只是己方大军刚刚占领的地区,战争从来就不是击败敌人的军队以后就结束了;相反,很多时候占领了新的土地以后,新的统治战争也才刚刚开始而已。

凯撒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大军前脚离开波海姆地区,洛沃西采部落的人就再次拉起一支军队重新占据波海姆地区;这样的话,己方的三个军团大军可就彻底被断了后路了。

为了确保波海姆地区的稳定,凯撒只得在尽可能不影响主力大军战斗力的情况下,将六千辅助军团的将士分散驻守在波海姆地区的各个重要城镇;除此以外,凯撒还开出了优渥的条件,在波海姆地区募集了一万人的洛沃西采部队青壮加入尤利乌斯家族的军队。

这一万新招募的洛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三章·再下一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