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邑等人遭到斥责,只好重修百家姓,姜述指示他们不要看重旧门第,要根据现实情况排列位次,众人便将姜姓排在第一,皇后刘姓排在第二,丞相贾姓排在第三,大将军郭姓排在第四,仍把崔姓排在第五位。前五位姓氏为上,后依九等顺序共排出姓氏,合计一千六百余家。
蔡邑主持编修的第二稿百家姓,虽对宗族世家观念有所贬低,但仍然是一个抬高世家地位、贬仰寒门地位的“贵族谱”。
姜述还是不满意,要求再次重修百家姓,主导思想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这本启蒙书籍,否定世家的家族等级,达到无论何等出身,只要才德兼备,就能为国效力的目的。
蔡邑是姜述的岳父兼老师,姜述也未难为他,将此事交给贾诩处理。贾诩听完蔡邑转述的姜述所言,当堂表示以在朝任职高低为标准,不论门弟。众人官职大小一样的,按照职级划分,官职职级再相同的,按照任职年限排序,没有三天,百家姓便成稿,再将蔡邑所编的诸姓讲义按照顺序重新编派,整理完后呈交姜述。
新百家姓淡化门第观念,打破了世家子弟的传统认识,蔡家、荀家排名也大幅上升,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姜述阅完十分满意,当即下诏印刷,免费下放到各县,成为御定儿童蒙书。
姜述抑制世家出的第二招,就是反对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姜中年近二十才大婚,是自由恋爱的一个标杆,现在虽已失去储君位置,但是身为皇长子,仍有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世家之所以受到打压以后,很快就能复兴,是因为重视族学,人口基数较大,彼此之间联姻,只要族中一人当了高官,会提拔起不少关联官员,很快就会形成庞大的势力。
姜述立朝以来,提拔朝中官吏或是地方大员,基本没有世家子弟的份,又在文化教育和世俗观念上突破世家的桎梏,此后采取考录形式寻取人才,基本没有实施难度。国学前几批弟子,如贾收、姜哲、田锋、关且等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国学弟子,逐渐拔为高官。这些弟子皆是姜家、贾家、田家、关家的远支族人或家奴出身,他们的成功起了很大示范作用,平民家庭开始重视子弟的教育。
姜述花费心力、用尽手段打压世家,是要避免生类似晋朝时士族一手遮天的局面,他当恶人,受益者却是远在澳洲的张靖。
骠骑将军府秦宓此时送上一份文件,建议朝廷改革军制。姜述阅完文件,感觉十分实用,重赏秦宓,在朝中又掀起一轮改革。这次改革并非大的政治或军事改革,而是不变职责,只改名称。
西时官职太过复杂,平民百姓根本弄不清楚其中意思,譬如执金吾与卫尉有何区别?征虏将军与偏将军谁大?长史是吏员还是官员?兵曹是军队职务还是地方职务?
姜述这次改革,将政务各司集中为政衙,就是以前的丞相衙门,关联政务的各部门皆集合办公,有利于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同时军务也全集中在军衙,就是以前的大将军府,只要与军务有关的皆集合于军衙办公。
按照左文右武的惯例,姜述在皇宫前面征地建房,修建政衙办公区和军衙办公区,各部门门前皆挂牌,军政两衙门前立着公示栏,标识各部门的分管职责。各州太守名称未变,兵曹改为警备军。因为张靖所辖是远征军,目前领兵在外,其部属于特例,还是沿袭旧名。
老儒们对姜述将严肃的官名改来改去很不高兴,说有碍祖制等等。但在实际上,如此改革,并不影响军务政务,名称通俗易懂,将复杂的名称变为简单的名称,通俗易懂也是一种创新。
姜述是现代人穿越,对于享受看得很重,对于权力看得很淡,被局势一步步逼到皇位上,实则很不喜欢这种生活质量极为低下的皇帝生活。但在封建时代,又不敢将权力交到别人手中,无奈之下只得尽量多做些事,培养接班人,希望尽早将权力交到接班人手中,他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张靖平复澳洲全境时,甘宁部将蒋钦、周泰也完成了航海史上一个壮举,从非洲南端绕到大西洋,从大西洋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水军主力战船一到,地中海制海权易手,大齐向罗马全面开战的时机成熟。
张靖统领部下开赴美洲的同时,大齐正式向罗马宣战,集合全国半数以上军团参战,一时间欧洲锋火连绵,大齐名将一起力,各自建功立业,打得罗马人节节败退。
为了就近指挥这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姜述移驾月亮城,朝中重臣半数随驾,程立、姜勇等坐镇洛阳,负责处理国内事务,后宫交给万年公主、张宁共同打理。
因为战争原因,情报司、神鸟机构的重点皆转向罗马,贾诩、郭嘉等重臣随驾去了月亮城,万年公主趁这个空当,开始串连后妃,打压张宁姐妹,意图控制后宫,给姜逆上位创造条件。
姜述自东莱起兵,万年公主配合默契,给了姜述很大助力,直到新朝建立,威信一直很高。宫中有份量的后妃,皇贵妃甄姜失势,皇淑妃卑弥乎是外族人,皇德妃张宁为人低调,万年公主身为国母,雌威大之际,后妃们皆战战兢兢。
三夫人以下,曹羡为顺仪,糜贞为顺容、步练师为顺华、孙仁为修仪、夏侯娟为修容、蔡琰为修华、田丰儿为充仪、甄宓为充容、马云鹭为充华,统称为九嫔。九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