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超到挪威的第一站,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奥斯陆。
奥斯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为古老的都城。
它的名字来源于古老的挪威语,一个是“神”一个是“草地”。
始建于公元1048年,从1814年起成为挪威首都,昔日曾称为“克里斯蒂安尼亚”,后改为现名。据传说,奥斯陆意为“上帝的山谷”,也有说意为“山麓平原”的,这两种说法皆因与奥斯陆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挪威首都奥斯陆,坐落在奥斯陆峡湾北端的山丘上,面对大海,背靠山峦,城市布局整齐,风格独特,环境幽雅,风景迷人。
城市濒临曲折迂回的奥斯陆湾,背倚巍峨耸立的霍尔门科伦山,苍山绿海相辉映,使城市既有海滨都市的旖旎风光,又富于依托高山密林所展示的雄浑气势。
由于奥斯陆三面被群山、丛林和原野所环抱,因而既有海滨城市的旖旎风光,又有依托高山密林而具有的雄浑气势,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只有六七层,带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和独具一格的北欧风光。
苍山与绿原相辉映,十分迷人。
漫步奥斯陆市区,在城市临海的地方,有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大型建筑物,这就是奥斯陆市政厅。
大厅前面的广场,有花圃、喷泉,造型调。在市政厅附近,有著名的国家剧院和历史悠久的挪威王宫。与这些建筑物相距不远的是城市最繁华的市中心地区。
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到欧洲都市的繁荣景象,欣赏博物馆陈列的珍贵艺术品,游览大教堂的古建筑群……而奥斯陆的西郊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因为那里集中了奥斯陆城市风貌的精华。
西郊风景区,有一个美丽的福罗尼尔公园,绿树成荫,花草遍地。尤以独特的、姿态优美的雕塑群闻名。进入公园,是一座石桥,桥栏的柱子上雕有各种造型的人体,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公园中央有一座喷水池,池中央有一组形态逼真的人体雕像拱托着一个巨大的铜盘,清清的泉水从盘子中央高高喷起,随后均匀地向四面八方洒落下来,犹如给这组雕像蒙上一层薄薄的白纱。
在喷水池周围,有20多棵经过多年精心栽培、生长得十分整齐的树木,每棵树下都有一组男人和女人的雕像,这些雕像有的蹲着,有的坐着,有的互相偎依着。
公园的最高处,有一座巨大的方形台基,台基的正中,高高矗立着一根类似中国古代华表那样的石柱,石柱表面雕刻着数不清的人体雕像。
自古以来,挪威人以喜爱雕塑,特别是人体雕塑而闻名。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私人居室,都要摆上几尊雕塑佳品,供人欣赏。市内最大的弗洛格纳公园,布局独特,建筑精巧,园内的维格兰雕塑公园更是声名远扬。
这里有150组雕塑,形态逼真,变化多姿。在奥斯陆,各种各样的雕塑随处可见,简直是一个雕塑的世界。
传说“奥斯陆”的意思是“上帝的山谷”,但在挪威语中,它指“林间空地”。
1050年,挪威最后一位海盗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把他的政府建在了艾卡堡山脚下奥那河与奥斯陆湾汇合处的土地上。他将首都的名称定为奥斯陆,而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到1624年。
就在1624年9月24日那一天,一场大火将奥斯陆整座城市烧得干干净净。重建后,这座城市改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
作为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丹挪联合王国的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亲自设计了新城市的蓝图。
1814年以前的奥斯陆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算作是首都,实际上它只是由丹麦任命的总督官邸所在地。
自拿破仑战败和“基尔条约”签订以后,奥斯陆这座沉睡的“乡村”小镇才逐渐开如始苏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挪威首都。
就其发展和人口而言,奥斯陆是个起步很晚的城市。900多年前,这里只是奥斯陆峡湾的一个不到3000人的小商埠,一色的木房子,又矮又小,,只有极少数的公共建筑是用石头砌筑的。
19世纪80年代和19世纪90年代,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将奥斯陆画成了一个充满幽灵的城市。男人和女人全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帽沿压得很低,脸色惨白。
对蒙克来说,他们就如同“活着的死人,由弯弯曲曲的路径走向坟墓”。这就是过去的奥斯陆,一个阴郁的城市,欠缺哥本哈根或斯德哥尔摩的活力。
蒙克于是离开了这里,搬到柏林和巴黎。
将近100年之后,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奥斯陆许多的文化特色仍然都是外来的,国内的有才之士不愿待在奥斯陆,纷纷到更光明的城市去寻求发展机遇。
即使是20世纪初时,奥斯陆的人口也只有1万人。奥斯陆惟一具有文化吸引力的是一些以探险家和滑雪家事迹为主的博物馆,市内有各种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
到了19世纪80年代晚期,奥斯陆才开始成为国际性的都市,部分归功于人民意识上的觉醒,部分则是由于石油所带来的财富。
若是能吸引有才能的人士回国,情况就必然会有重大的变化。他们回国了。在石油带来的经济景气下,有愈来愈多的钱财用于艺术上。
许多艺术家原本仍靠着奖学金逗留国外,但是突然之间,他们发现国内环境改变了很多,让他们忍不住想回国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