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汉家铁蹄>第125章 鞍山工业区
备比例可是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啊!清朝乾隆时期火器比例达到了四五成,谭峰没有必要为了专门黑满清而枉顾史实。

满清的军队衰败并非是武器因素,武器只是一个最不重要的因素。而是整个社会体系引起的衰败,并不是武器落后就能够单独概括。

不过雍正时期,这个满清的火器并没有达到巅峰,这样也是让谭峰打算采用冷兵器来应对提供了条件。

“可是司令,你这样做,岂不是……”戴梓问道。

谭峰回答:“戴老,也许你作为一个工程师是不错的,可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作为军队,没有什么武器是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还有,军队武器不是越是先进越好。先进的武器,并不代表一定是很好的。“

“我对于清军的火器,是也是很了解的。他们还是在火绳枪的时候,火绳枪射速满,一刻钟顶多十发子弹而已。可是这么慢的射速,我们可以采用弓弩克服的。比如说我设计了一种滑轮弩,这种滑轮弩可以让射速比起那些火绳枪速度快了很多倍。”

“再加上采用三排的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很快的让我们的火力比起他们更庞大。武器的火力,并不是看火力的总量,而是在单位时间之内投放的投送的火力密度。也就是说清军的火器虽然看起来先进,可是他们单位时间之内,投送的火力密度却远不如我。”

“至于火器取代弓弩的过程,无非也就是火器的成本低,一个铅子的花费很低。再加上火器的士兵训练成本低。而且弓弩的箭矢造价高,制造时间更长,这个才是火枪取代弓弩的原因。不过我现在采用了滑轮弩,并且有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样弓弩在射速和制造成本上可以大大的加强优势。我们的弓弩的单位时间之内投送的火力密度远比满清的火器要强大很多。“

“并且,我们的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让弩箭的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都直线跳水,这样我们的生产速度足以供应前方的箭矢消耗了!”

谭峰针对历史上弓弩被火枪淘汰的几个因素针对性的改变,比如说原先中国历史上没有的滑轮弩,他可以弄出来,这样一旦士兵集体拿着滑轮弩射击,火力的密度比起满清的火枪高了无数倍。这样可以压制满清的火器优势。

至于另一方面,他采用了当年听说秦朝之后已经失传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这样让弩箭的供应可以跟得上前方的需求。弓弩被淘汰其实是成本因素,只要能加速弩箭的生产,维持弩箭的质量,降低了弩箭生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这样供应的上前方的部队大量消耗,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延长弓弩的使用价值。

只要削弱了火器的优势。

谭峰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工具来延长了弓弩的使用价值,正好可以针对目前火绳枪的最大弱点来进行攻击。

“司令,我还是想要说,火器的前途远比弓弩要强大,所以我还是……”戴梓还是认真的劝说。

谭峰打断了戴梓的劝说,然后解释:“戴老,我知道,我其实比你更清楚火器的前途远比弓弩要长远很多。可是我还是要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厉害的武器,只有最合适的。我们目前不具备制造火器的条件,我们只能够采用冷兵器。我只能够蚕食先生产冷兵器,改进冷兵器,来满足我们军队需求。”

“当然,我也知道未来火器的发展前途其实远比弓弩要好很多。可是我们目前只能够扬长避短,既然我们的冷兵器更有优势,所以我们暂且先要用冷兵器。至于到了将来我们统治安稳了,人才多了,我也会加大发展火器的力度的!”

“既然这样,那我也就放心了!”戴梓回答。

谭峰也是清楚火器的威力的,也是知道工业化的威力的。谭峰虽然是汉人,可是一直都是从中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起来的。光靠中学所学习的历史,就足以告诉他满清并非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落后的是地主阶级,不是满清。

如果地主阶级不被“革命”,那不管是换了哪一个统治者,一切都是白搭。地主阶级天然的反对工业化,指望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权去搞工业化,这个简直是缘木求鱼。所以只要中学的历史政治及格了,都可以知道地主阶级天然的反工业化。哪怕是西方,同样是把贵族地主给“革命”了,这才实现工业化的。

谭峰想要搞工业化,只能够重新建立自己的社会体系。东北虽然人口少,可是人口少也有人口少的好处,重组一个社会体系方便无比。东北地区的人口稀少,并且没有“地主”这种东西存在,这样谭峰重组社会体系容易很多,不会受到地主的阻力。

满清能够坐稳江山,他们依靠的是向地主阶级妥协,对地主阶级妥协之后才能建立的政权。从统治阶级的性质来看,满清的统治基础跟明朝其实没有任何区别。所以谭峰不会指望地主会去搞科技搞工业,地主天然的阶级立场反工业反科技的。

谭峰不会奢望在国内地主可以支持自己搞工业化,到时候反对自己的绝非是任何一个民族,而是地主!

“想要发展火器,必然要发展工业化。可是如果不把地主阶级给清理掉,那我如何发展工业?反对工业都不是满清政权,而是整个地主阶级啊!我最大的敌人不是满人,不是任何民族,而是整个地主阶级。”谭峰眼里闪过了狠劲,推翻满清只是手段,最后还是要把关内的地主阶级全部


状态提示:第125章 鞍山工业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