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熊槐向殿中的其他大臣看了看,见无人出言为应君等人求情,便向孙皓道:“廷理,传诏,收回应君等十一人所有的爵位与封地,抓捕九里君等八人的族中子弟,所有人等,全都贬为庶人,并流放洞庭垦荒。”
“唯!”
处置完应君等人后,熊槐叹道:“国家不幸,竟出现了盛君等人这样的逆臣,但是,好在盛君他们这种人终究是少数,我楚国的群臣,大部分还是忠君爱国的,面对各国来袭,依旧能奋起抵抗各国的侵略,寡人心中甚慰!”
话音还未落下,此时,群臣的最后面,突然传出一个声音:
“大王,臣有事禀报。”
说话间,群臣的最后方,走出一个谒者打扮的人。
熊槐见得此人,微微一皱眉,谒者是一群专门负责给楚王传达诏令的低级官员,一般都是由贵族子弟充当。
自己的传令官,熊槐自然知道此人,这人是潘融,出身于潘君一脉。
在大朝议期间,地位低下的谒者开口发言,这事很不正常。
更重要的是,熊槐可没有安排他开口发言,他此时出言,完全出乎熊槐的意料之外。
不过,理论上讲,既然参加朝议,自然就有发言的权利。
想着,熊槐便开口道:“不知有何事禀报?”
潘融拜道:“大王,臣冒死以谏。据臣所知,我楚国除了盛君应君等已经投靠秦韩两国的人以外,还有人隐藏在忠良之中,明面上对大王忠心耿耿,暗中却与秦韩联军私通,出卖楚国利益以自肥。”
熊槐一怔,紧紧的盯着潘融,然后露出郑重之色,问道:“阁下所说乃是何人。”
潘融长拜道:“大王,臣所说之人不是他人,正是这次抗击秦韩联军的主将公孙衍。据臣所知,公孙衍大破韩军之后,前去汉水堵截秦军之时,日出而走,日落而停,每日行军不过五十里,致使秦军主力安然退到上庸,导致我楚军丧失了夺回上庸乃至汉中的良机。
是以臣要弹劾公孙衍贻误战机之罪。”
说完,潘融立即深伏于地。
“嗯?”熊槐一愣,看着潘融良久,然后将目光扫向其他殿中群臣。
显然,这是有人趁机将火烧向公孙衍啊。
难道是有人见封君势力大为削弱,故而想通过打击公孙衍,以向寡人示威?
不,不仅如此!
之前一战,公孙衍大破韩军,然后逼退秦军,一举扭转了楚国的不利战局。而后会师北上救援陈城,逼迫齐魏联军主动撤退,可谓功勋卓著。
看来这是有人怕了,担心公孙衍会趁机掌握楚**队,故而扯后腿了。
熊槐心中隐隐已经有了猜测。
此时,群臣见楚王看了过来,顿时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楚王。
之前楚王处置盛君等人,那是他们罪行极大。但是,现在,有人弹劾公孙衍这个扭转战局的大功臣,这么干的确不地道。
想着,已经有不少人不由将目光瞥向公孙衍,想看看他如何辩解。
只是他们都失望了。
此时,公孙衍听到潘融的弹劾,面上没有丝毫动静,眼观鼻鼻观心,好像刚刚被弹劾的不是他一样。
殿中沉默了一下,群臣见楚王没有开口,大夫景邵从群臣走出,行礼道:“大王,天下皆知,犀首与秦国之间有极大的仇恨,但凡犀首在一国用事,必然会进言伐秦,此事天下皆知。
是以大王任命犀首为江汉主将,将楚国在江汉之间的所有军队全都交给犀首,楚国之中,无人反对。
因为所有的楚人都知道,犀首用事,必然会全力以赴的抗击秦军。
但是,这一次,如此一个大破秦军的好机会拜在犀首面前,但是犀首却熟视无睹,丝毫不为所动,以致错失良机。
是故,臣以为其中必有蹊跷。”
景邵话音一落,中君立即接着道:“大王,臣听说犀首当年在秦国担任大良造期间,曾率领秦军大破魏国,尽取河西之地。结果却在趁胜追击之时,放弃了攻取河东的机会,转而劝秦王与魏国交好。
秦王答应之后,却发现,犀首之所以停兵不前,那是因为犀首接受了魏王的贿赂。
是以,臣怀疑,犀首老毛病又犯了,这才放秦军一马。”
“你”公孙衍一听中君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揭短,揭开他心中最痛的伤口,顿时勃然大怒。
虽然他在丹水之时,就已经知道朝中大臣会拿这事说话。但是,他却没想到,这次大臣竟然会如此之狠,竟然翻旧账,拿三十年前,他在秦国的事情的说事。
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说在理,若是他无法解释行动滞缓的事情,那么无中生有,收取秦国贿赂的事情,恐怕就会栽在他的头上。
如此,他不仅无法在楚国待下去,恐怕天下各国也无容身之地了。
只是公孙衍还未来的及说话,咸尹范环立即开口道:“犀首,虽然接受秦国贿赂的事情,在下不知真假,但是犀首你延误战机之事,确是军中将士人尽皆知。如今国中百姓议论纷纷,不知你作何解释。”
“”公孙衍正欲开口。
另一边,地处淮南的钟离君直接向楚王行礼道:“大王,虽然臣以为以犀首与秦国的矛盾,断然是不会接受秦国的贿赂的,但是,犀首行军迟缓的事情,还得查个清楚才是。
故,臣提议,先让犀首回府暂避,等查清楚之后,再还犀首一个清白。”
钟离君一开口,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