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姐姐晓红“书为媒”,终于在腊月十九,立春的前两天,被一辆马车接走了,嫁给了东边跨北,一个叫马家沟村的赤脚医生,也就是比她高两个年级而且一直暗恋她的初中同学,为了和她拉近距离拼了命的学了中医,还拜了冯大夫为师,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博得了冯家的喜爱,将师妹揽入怀中的李建国。
晓红出嫁了,没有嫁给常万贵,却嫁给了外村的一个青年。
这件事让常万贵很不满意,从此在他心里结下了刻骨的仇恨。只可惜此时的他,羽翼未丰,无可奈何。便暗下决心:“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冯宇不丈夫!”
此时的常万贵,打开全部脑细胞,极速地复制粘贴着师傅的医术,带着一张仇恨的笑脸,殷勤的给师傅端茶倒水。
咋看咋像那个万岁不离口,宝书不离手,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正如我们批判稿中写到的,“为达到他那卑鄙的目的,怀着一颗阳奉阴违的险恶用心,.......”“学习目的极为不纯。”
师傅有师傅的心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再怎么说,他也绝对不会倾其所有。
秋咕嘟子(秋天出窝的小公鸡)无论如何也是忽闪(骗)不了老公鸡的。
李建国暗恋冯晓红的时候,正是我“打虎上山”的那一年,李建国上初三,和阮志刚同村、同年级、不同班,喜静不爱张扬,因此在学校不出名,但学习很好,原打算报考师范,后因取消了考试,便带着满满的把握,遗憾的回家种田了,有人问为什么不继续念高中?
他说:“念了高中又能怎么样,‘知识越多越反动’,还不是照样得回来?早早的回来,早早的‘耐心待命’(少剑波的一句唱词)。”
想的多伟大,说的多光荣,选的多正确!
“你这就算是毕业了?”在村里当会计的父亲问道。
“啊,是啊爹,从明天开始就不去念书了,这饭盒,都传给妹妹吧。”李建国自嘲的说道。
“爹见你在看医书,怎么,想学医?”父亲又问道。
“开始是无意中看到的,后来看着看着就有点儿入门了,唉,喜欢也是白喜欢,学校是不让考了,自学,谁信你呀!”李建国灰心丧气地说道。
“耐心待命,等着贫下中农推荐吧。”父亲也是调侃的说。
“呵呵,到第一线劳动三年,恐怕到时候连男女厕所的男女都忘了咋念了。真够伟大、光荣、正确的。”李建国愤愤不服地说道。
“诶,别忘了‘毛主席万岁’这五个字就行。”父亲满带着讥讽地说道。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利的情况可主动地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田间地头就是前方就是战场。我要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坚持到胜利!”李建国又套用了样板戏的台词,说道。
这爷儿俩可真是怨声载道,说到一块儿了,这一阵子不是说xx和孔老二是一丘之貉吗?我看他们也是。
其实李建国看医书,开始纯属是装样子。快毕业那年,初三的男生都积极的搞对象,由于女生少,她便把目光聚在初一的小学妹身上了,看中了默默不语的冯晓红,为了上前搭话,使出了小说里主角常用的,借书谈情的技俩,便谎称爱好医学,装出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向冯晓红借一本医书看看,以便以后在书中夹送情书。
冯晓红觉得这个人平时不浮夸很稳重,认为他是真想学,便向父亲借了一本中医入门的基础知识带给他。
李建国怕还书的时候冯晓红问他,便硬着头皮看了下去,可这一看便看了个不可收拾。
男孩子嘛,当然是翻开书先从人体结构看起,从生殖系统,外生殖器到内生殖器,从精子、卵子、月经、怀孕,孕期、分娩到哺乳,......
开始看得脸红心跳,到后来就自然了,尤其是被父亲发现以后,这才真正走上正轨,拿出了念书的精神,刻苦的学了起来。
然后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看了一本还一本,还了一本借一本。
书毕竟是借的,看完了总归是要还的,所以,看了一遍又一遍,抄了一本又一本。
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但废寝忘食还是做到了,以至于还书时竟忘了夹带私人信件。还跑到县城去买了一套针和罐,备了酒精和棉球,在自己腿上练起了针功。
因为冯晓红还在上学,李建国开始还书再借书时,还是到学校门口等她,这样等了有两年。
学校的男生眼巴巴地看着身边这位漂亮的女生,却没人敢求,那是因为,冯晓红自身的修为,起着不可侵犯的主观因素,但是,李建国两年间不断的来宣示主权,又给她增加了不少的客观因素。
终于有一天李建国不去等了,因为冯晓红也毕业了。
再后来就不和冯晓红借书了,直接到家里向冯大夫请教了,冯大夫以为是女儿搞的对象,便真心实意的教他。
很快李建国在父亲的陪伴下,提溜着四包点心和两瓶酒,上门来拜师,当下三拜九叩,并认下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誓言,开始了以师徒相称。
李建国现学现卖,回村后,慢慢的给人们扎针、拔罐,治一些小毛病,后来人们知道了,他是李家堡冯宇冯大夫的高徒,便开始让他诊脉,开药方,吃了他开的药,有些病还真的好了,有些病